契玛
朝鲜语音译,意为“裙子”。朝鲜族妇女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有长裙、短裙之分。长裙及于脚面,短裙仅齐膝下。有筒裙、缠裙之别。筒裙,是缝合成封闭样的筒状裙子,不开衩。上端按腰身打有许多细褶,并连着一个白布小背心。背心前开口,钉有纽扣,长度与※“则羔利”平齐。穿时,从头部往下套。多为青年妇女穿。缠裙,上端为宽腰带,腰带下打有许多细褶,长及脚面。穿时,将整片裙幅围绕于下身裹至一侧,再把裙子露在外面的一角提上掖在腰带里即成。侧边自成开衩,便于举步。多为中老年妇女穿。两者均配有衬裙。
朝鲜语音译,意为“裙子”。朝鲜族妇女传统服饰。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有长裙、短裙之分。长裙及于脚面,短裙仅齐膝下。有筒裙、缠裙之别。筒裙,是缝合成封闭样的筒状裙子,不开衩。上端按腰身打有许多细褶,并连着一个白布小背心。背心前开口,钉有纽扣,长度与※“则羔利”平齐。穿时,从头部往下套。多为青年妇女穿。缠裙,上端为宽腰带,腰带下打有许多细褶,长及脚面。穿时,将整片裙幅围绕于下身裹至一侧,再把裙子露在外面的一角提上掖在腰带里即成。侧边自成开衩,便于举步。多为中老年妇女穿。两者均配有衬裙。
官名。满语音译。“哈思户”意为“左方”,“额尔机”意为“边、侧”,“哈分布勒”意为“使通达”,“哈番”意为“官员”。清代通政使司机构中所设的左通政使。满缺,设一员。下设“左参议(官)”,满语“哈思户额
见“罗桑益西”(1419页)。
元代党项(唐兀)人。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知枢密院事暗伯之子。元成宗时官知枢密院事。
?—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宗王、将领。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晋太宁元年(323),随父征青州,统左军,进师广固,执刺史曹嶷。后赵太和三年(330),石勒称王,行皇帝事,任
见“耶律合柱”(1310页)。
?—528北魏末河北地区起义首领。一说系鲜卑贺葛氏(后改为葛氏)。初为怀朔镇(今内蒙固阳西南)镇将。六镇起义失败后,投依鲜于修礼。孝昌二年(526),鲜于修礼为叛将元洪业杀害,荣杀业,继续率义军作战。
见“撒八”(2490页)。
四川甘孜地区※霍尔13寺之一。建于明末清初。寺址初建于甘孜绒坝岔打伙沟,康熙元年(1662)昂燃杰迁寺于让来塘。自康熙(1662—1722)年间始,在西藏地方政府及达赖喇嘛操纵下,势力不断扩大,占有大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厥爽主工作”,即掌管建筑和修造事宜,与中央王朝的工部相类。主官由军政委员※清平官、※酋望、大军
①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年号。359—365年,凡7年。 ②辽东丹国年号。辽天显元年(926),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始建此年号。五年(930),耶律倍投奔后唐后,年号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