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改革,全面采用汉官制,原称大都废除。详况分见诸条。
| 名 称 | 职 司 | 出 处 | 
| 勃极烈 | 建国前为“部 落长”。 建国 后各冠专名, 授宗室功臣, 位尊权大  | 《金史·百官 志》、 《撒改 传》  | 
| 孛堇(勃堇) | 部族长 | 《金史· 兵 志》、 《百官 志》  | 
| 忽鲁 | 统数部者 | 《金史·百官 志》  | 
| 都勃极烈 | 百官之首。金 太祖以是职 称帝,后不再 授人  | 《金史·百官 志》、 《国 语 解》  | 
| 谙班(汉意: 尊大)勃极烈 (谙版孛极 烈)  | 最尊官。授之 为储嗣  | 《金史·熙宗 纪》、《熙宗二 子传》  | 
| 国论 (汉意: 贵)勃极烈  | 国相 | 《金史·百官 志》、 《撒改 传》  | 
| 国论忽鲁(汉 意:总帅)勃 极烈(国论胡 鲁勃极烈)  | 国相 | 《金史·百官 志》、《杲传》  | 
| 国论左勃极 烈  | 国相。 佐政 | 《金史·百官 志》、 《宗 干 传》  | 
| 国论右勃极 烈  | 国相。 领军 | 《金史·百官 志》、 《宗翰 传》  | 
| 国论昊(昃) 勃极烈  | 阴阳之官 | 《金史·蒲家 奴传》、《国语 解》  | 
| 移赉(汉意: 第三)勃极烈  | 第三位贵官。 领军  | 《金史·太宗 纪》、 《国 语 解》  | 
| 阿买勃极烈 | 留守京师,治 城邑  | 《金史·辞不 失传》、《国语 解》  | 
猜你喜欢
奥拉当
景颇族载瓦支山官。景颇支勒排氏(景颇支五大姓氏之一)第八代孙。是第一个到载瓦地区任山官者。为载瓦山官中所有勒排姓的祖先。在其统辖时期,大肆向外扩张地域,恃势征服周邻一些氏族部落,并强制被征服者向其纳贡
塔尔寺印经院
专门刻印藏文经典的机构。清道光七年(1827),塔尔寺第五世赛多·益喜土丹嘉措活佛集资组建。初购置木板刻经,聘然坚巴·欧旺拉珠、欧旺尼玛、却西经师欧旺嘉洋旺杰、阿嘉经师罗桑端珠等人分任初校、二校、复校
绥宁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八子阔阔出次子阿都赤受封。
景福保
清代傣族起义首领。云南湾甸州(今昌宁、凤庆一带)人。傣族。清咸丰年间,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漫延到德宏、耿马等地。咸丰二年(1852)三月,被当地傣族农民举为首领,起而响应。以“平分土地安身”为口
班禅额尔德尼
又作“班臣额尔德尼”,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两大活佛(达赖、班禅)转世系统之一的称号,班系梵语,是“班智达”一词的简称,意为“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额尔德尼,满语,意为“宝贝”。清顺治二年
提伦
十六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见“密贵”。(2122页)。
应昌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应昌县(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西南)。蒙古弘吉剌部世居该地。世祖至元七年(1270),建应昌城。二十二年,建应昌路。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亡,顺帝退走应昌。明洪武
绥州监军司
见“祥祐军司”(1957页)。
预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与墩”、“与敦”。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太祖※弘义宫。又,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一※瓦里名“与墩”;一※石烈(相
三暗
见“三岩”(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