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宣徽院

宣徽院

官署名。源于唐代,设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飨、供帐等事宜。五代和北宋因之,由大臣充院使,常以枢密院官兼任。南宋废置。辽、夏、金、元复置。辽朝北面官中置宣徽北、南院,设有北、南院宣徽使,知北、南院宣徽事,知北、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南院宣徽事等官。西夏始设于毅宗奲都六年(1062),属次等司。掌朝会、宴飨、礼仪、祭祀。分南、北院,各设宣徽使以掌其职。天盛年间(1149—1169)有4正使、4承旨、4都案、18案头。金朝仿唐、宋官制,亦设宣徽院,下设内侍局、宫闱局、尚食局、尚药局。元朝始设于世祖至元三年(1266,一说四年)。七年,改为光禄司,后复为宣徽院。职掌供御食,宴飨宗戚宾客及诸王宿卫,怯怜口粮食,蒙古万户、千户合纳差发,系官抽分,牧养孳畜,岁支刍草粟菽,羊马价值,收受阑遗等。设官及品秩历有变化。十五年(1278),置院使1员,秩正三品,后定置院使6员,秩从一品,下设同知、副使、佥院、同佥、院判各2员。下领光禄寺、大都和上都之尚饮局、尚酝局、醴源仓、生料库、柴炭局及尚珍署、尚舍寺、尚食局、阑遗监、尚牧所、沙糖局、永备仓、丰储仓等机构。明洪武元年(1368),改并于光禄寺。

猜你喜欢

  • 朋素克旺扎勒

    ?—1735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和硕特台吉多尔济(达赖巴图尔)曾孙。康熙四十六年(1707),受命袭多罗贝勒爵,授札萨克。五十五年(1716),遣兵驻噶斯,备御准噶尔。雍正元年(

  • 哈尔固楚克台吉

    ?—1452明代蒙古贵族。孛儿只斤氏。元裔※阿寨台吉孙,济农※阿噶巴尔济子。初从伯父脱脱不花与瓦剌领主脱欢、也先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和阿岱汗,娶也先女齐齐克妣吉。景泰二年(1451),

  • 邽戎

    古族名。西周时居今甘肃天水。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邽、冀戎,初设县。后徙其一部于陕西关中渭南,以其原居地设上邽县(治今甘肃天水),于迁居地置下邽县(治今陕西渭南县北下邽镇东南)。族亡。

  • 华聘

    ?—1815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迪音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嘉庆(1796—1820)初,参与镇压贵州、湖北苗民起义,旋转战四川各地,赐号多克

  • 木撒

    ?—1337伊儿汗国第十一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拜都汗之孙。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被斡亦剌部人阿里帕的沙拥立为汗,举兵反对丞相加秃丁摩

  • 参见“盘瑶”(2075页)。

  • 讹打剌

    见“兀提剌耳”(111页)。

  • 益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实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据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宣德八年(1433)七月,又奉命赴福余等卫招抚,深受明廷信任。有明一

  • 万户都护

    吐蕃在河陇占领区设置的官职。藏文写作“nang rje po”。其意解释不一。藏文直译为“内王”,故又有译为“内相”者;一说可能是“万户都护”或“州内万户长”。在敦煌藏文文献中多见任此职者。敦煌文献伯

  • 熙河之役

    北宋与河湟吐蕃间的战争。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推行拓边政策,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决意先取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唃厮啰之孙)。熙宁五年(1072)七月,命秦州(今甘肃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