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对委奥依纳

对委奥依纳

撒拉语音译,意为“玩骆驼戏”。旧时撒拉族婚礼中表演的一种舞蹈游戏。流行于青海、甘肃等地。内容是追述撒拉族先民从中亚撒马尔罕迁至青海的经过。表演多在月光下,一般由4人扮演,其中两人翻穿皮袄装扮骆驼:1人手牵骆驼,身着长袍,头缠“达斯达尔”(白布长头巾),扮演撒拉人先民形象中亚人;1人扮演蒙古人代表当地居民。表演分两部分,前半部是当地人与撒拉族先民的对话,内容是述说旅途所经各站地名及见闻,并伴有舞蹈动作;后半部是撒拉人用撒拉语韵文朗诵《古兰经》及诗句,反映了撒拉族人民的信仰与民族文化。观众围坐四方,可即兴加添对白,场内外遥相呼应,氛围十分热烈。通过口传和舞蹈形式,表述本民族的历史来源。

猜你喜欢

  • 鲜卑思磐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以首领思磐领部而得名。居于丹岭(今甘肃山丹南燕支山)一带。东晋隆安五年(401),被后凉吕纂之番禾太守吕超率军讨伐,思磐遣弟乞珍诉超于纂,纂命超及思磐皆入朝。寻吕纂为吕超

  • 土麦台吉

    见“图墨德达尔罕岱青”(1439页)。

  • 四个马家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因交四匹“茶马”,故名。住牧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赛定牛心墩一带,操东部裕固语。共有3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安帐(汉姓安)、各尔格兹(或称柯尔克孜,汉姓耿)、托鄂什(汉姓妥

  • 玛木特·叶赫亚

    见“和卓沙迪”(1449页)。

  • 泥河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朝鲜境内之龙兴江;旧说为大同江;或说江原道江陵以北之泥川水。为粟末靺鞨所建渤海国与新罗国的界河。

  • 诸兄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第八级官名,位于※“上位使者”之下,※“小使者”之上(《北史》等记有※太大兄、※大兄、※小兄为二至四级官名)。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柘枝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曾在唐代长安盛行,有专业艺人称“柘枝伎”。该舞初为女子独舞,舞姿妩媚、健美,以鼓等伴奏。后发展为双人舞和人数众多的队舞,称“双柘枝”和“柘枝队舞”。

  • 科粒

    哈尼语音译,意为“石块凭证”。云南红河地区哈尼族典当土地的凭证。当事双方,用一块与价银相等重量的石块为凭,由典入户保存,原主赎回,按石块重量将价银赎回。

  • 撂抛子

    见“浩尔畏”(1934页)。

  • 达姤室韦

    即“达姤部”(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