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朗语

布朗语

我国布朗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布朗族有82280人(1990),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语有如下特点:有单辅音26个,复辅音35个;有单元音9个,复合元音16个。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起着区别词义的作用,共有3个,即35、33、31。声调的调值在没有对立的情况下,不太稳定,有时还因人而异。如35调有时又可读为高平调;31调有时又读为稍高或稍低的降调;3个声调都对立的音节较少。辅音都可以居于音节的开头,也可居于音节的末尾。节尾辅音有10个:-m、-n、-η、-p、-t、-k、-、-h、-1、-l。布朗语的词汇中,有许多傣语借词,这些借词大多是借音,涉及各个方面。如:“箫”、“笛”、“鞋”、“叔父”、“缅寺”等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中心语或中心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布朗语分布朗方言和乌方言。布朗方言的布朗族自称plaη31,分布上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二县;乌方言的布朗族自称u55或va11,他称“蒲满”,分布在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等县。

猜你喜欢

  • 沙布扔

    蒙古佛教僧人中普通的转世者。无封号,亦无权利与地位。有的被请担任僧职就可继续转世,有的虽任寺庙住持,如无人办理转世,其转世亦告停止。

  • 土州同

    官名。州同为知州佐贰。清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诸土州置此官,以当地首领为之,即明代之※土州同知,秩从六品。命管理辖区内土民事务,朝贡,纳赋,听征调,率土兵随官军征伐。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升

  • 段正

    ?—1316元代云南大理第五代总管。亦称信苴正。白族。大理人。※段忠子,※段庆从弟(一说为弟)。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一作十年)袭任大理总管、云南行省参政。同年,招蒙化(今巍山)山中白民入籍。在

  • 西北民报

    民国时期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在内蒙古创办的机关报。1925年,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委托共产党人蒋听松创办。社址设在包头东河区西阁外北头振业里。初期为石印,后改铅印。每日出版对开一张,4版,刊登国内外大事,

  • 常顺

    见“长顺”(363页)。

  • 测丁

    见“阿巴”(1190页)。

  • 帕夏

    见“阿古柏”(1202页)。

  • 图墨德达尔罕岱青

    ?—1591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又作图迈达尔罕岱青,汉文史籍译作土昧阿不害、土麦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孙,※阿穆尔达喇达尔罕长子(一说为次子)。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初受

  • 武乡试

    清代八旗武科考试名目。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国家庆典为恩科。考中者称武举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始,雍正元年(1723)准八旗满洲应试,十二年(1734)停试。嘉庆十八年(1813)恢复,准

  • 白兰王

    ①封爵名。西秦太初三年(390),金城王乞伏乾归以吐谷浑王视连(350—390年在位)遣使贡献,赐以此爵。因吐谷浑据有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一带),故以地为封爵名。同年,视连卒,子视罴继位,西秦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