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木剌
元代汉语白话。一作胡木剌。对景教寺院的称谓。景教(别作十字教)及景教徒称“也里可温”(142页)。
元代汉语白话。一作胡木剌。对景教寺院的称谓。景教(别作十字教)及景教徒称“也里可温”(142页)。
(1724或1715—1764或1763) 清代著名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名沾,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先世居河北丰润,降清后为内务府包衣(又称“阿哈”,意为奴仆)。生于南京。曾祖曹玺、祖父曹
?—1454明代瓦剌贵族,也先汗重臣。亦译巴延帖木儿。《明史》称其为也先弟。一说为蒙文史籍中的阿苏特部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太师之子,号哈丹特穆尔。领有平章、特知院等衔,统率瓦剌左翼诸鄂拓克。正统十四年(
见“土河”(63页)。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笼卜、隆布、隆保。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东西两岸。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地置陇卜卫。详见“陇卜卫” (1254页)。
古城名。亦称满城。位于迪化旧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6里(一说30里或8里)。旧有准噶尔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一说三十七年)建,周10余里。分置四门:东承曦、西宜穑、南轨同、北枢正。乌鲁木齐都
即“峨昌”见(1866页)。
①金代起义军领袖。契丹族。原为特满群牧官。承安元年(1196)十一月,与陁锁等据信州反金。建年号身圣,攻占韩州、懿州等地,众号数十万,远近震动。北方各族组成的乣军起而响应。金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兵
辽代官名。辽北面部族官中小部族石烈下有“令稳”之职,转入蒙语作“领忽”,又译“领昆”、“宁昆”。成吉思汗五世族祖察剌孩即有此称。时蒙古部与契丹为邻,役属于辽,故有是称。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认为是汉语“令公
1894—1980国民党官僚政客。蒙古名布延泰,字巨川。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中旗人。蒙古族。官僚地主家庭出身。早年读私塾。后毕业于北平蒙藏学校。1918年8月冒名顶替敖汉旗札萨克色楞栋鲁布到广东参加
1674—1710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五女。贵人兆佳氏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下嫁喀喇沁右旗郡王噶勒藏。为迎娶公主,特于喀喇沁旗锦山修建公主宫。同年,康熙帝赴盛京(今辽宁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