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安城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今新疆济木萨尔)三台塘东70里。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其旧城增筑,赐今名。城周3里,分设3门:东丽旭、西同风、南覃惠。光绪二十年(1894)扩修,改名“孚远城”。周767丈。门3:东载阳、南迎薰、西挹爽。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作二十九年),为孚远县治所。城内有商贩400余人,手工业者500余人。居民有汉、回、维吾尔等各族。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今新疆济木萨尔)三台塘东70里。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其旧城增筑,赐今名。城周3里,分设3门:东丽旭、西同风、南覃惠。光绪二十年(1894)扩修,改名“孚远城”。周767丈。门3:东载阳、南迎薰、西挹爽。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作二十九年),为孚远县治所。城内有商贩400余人,手工业者500余人。居民有汉、回、维吾尔等各族。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官名。清代改明时土州判官为土州判,秩从七品。为世袭文职土官。主要管理本辖区的土民事务,修职贡,纳租赋,供证调。颁给印信、号纸、顶戴。其承袭、革除、考核、升擢、降调隶吏部。为数甚少,仅广西阳万州1人,云
385—407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道文,小字长生。后燕国君※慕容垂少子。初封河间王。晋隆安二年(398),兰汗篡立后,受封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改封河间公。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德勒格尔河东岸,东至巴彦吉鲁克接乌梁海游牧界,西至德勒格尔河接本部右翼右末旗界,南至巴噶鄂都斯接赛音诺颜部中末旗界,北至鄂木图接俄斯边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
前秦越厉王苻生年号。355—357年,凡三年。
见“蒙额勒多尔部”(2344页)。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二年(1757),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布拉尼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发动叛乱反清,屡与清军作战。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以清军压境
1888—1967近代伊斯兰教经文音韵学家。河南洛宁人。回族。幼家贫。少时入清真寺习经,及长,求学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北京等地。在京期间,曾随土耳其人穆罕默德·阿里学习伊斯兰教义,并专攻经文音韵
?—1396土族东祁土司始祖。蒙古族,一说维吾尔族,其后世逐渐融于土族中。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元末任甘肃行省都司右丞。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任河州前卫指挥,严守甘青一带。五年,率“土兵”从
1579—167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初至呼和浩特,在城西北山洞坐禅修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主持兴建庆缘寺。清太宗时(1626—1643)赴京朝觐,献40两重的曼多罗及经典、马匹等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