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祜语

拉祜语

我国拉祜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孟连、西盟、耿马、景谷、双江、勐海等20多个县里。使用人口30多万。在境外,主要分布在缅甸(约15万)、泰国(约4万)、老挝(约1万)和越南(约1500)。拉祜语有拉祜西和拉祜拉两个方言,方言间的实际差别不算太大,同源词占75%左右。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云南省澜沧县拉祜纳方言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24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有唇齿部位和小舌部位的音,塞擦音只有1套,无复辅音。有9个单元音和10个复元音。复元音分后响的(3个)、前响的(5个)和三合的(2个)。复元音多数出现在汉语借词中,少量出现在固有词中。无辅音韵尾。有7个声调,其中有5个舒声调,2个促声调,出现在促声调音节的元音都读紧元音。语法特点: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必须连用,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双数和复数的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重叠后中间嵌以qha3表示反身。疑问代词由a1、qha2等疑问语素加量词、处所词或时间词构成。动词有时态、态等语法范畴。时态分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等类,均用在动词后加时态助词的方式表达。有用残存的屈折形式表示自动和使动的现象,其手段有辅音交替、声调变异、元音交替以及3种手段综合使用的。有在形容词前加词头表示名物化现象的。结构助词不多,但使用十分广泛。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放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及单音节合成的合成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四音联绵词很丰富。复合词的构成形式有并列、偏正、主谓、宾动、补充等。派生词以加词尾为主,加词头的派生词较少。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也有少量傣语借词。

猜你喜欢

  • 铁桥节度

    唐代南诏行政机构名。为异牟寻增设节度。据樊绰《云南志》、《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年(794)三月,南诏异牟寻攻取吐蕃铁桥以东城垒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民众十万口。”“吐蕃铁桥节度,本属吐蕃,贞元十

  • 怀远镇

    地名。今宁夏银川。唐仪凤二年(677)将怀远县由黄河西岸移此。宋初属灵州。宋咸平四年(1001),为党项首领李继迁所得。天禧四年(1020),继迁子德明见其地“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

  • 苟颓

    ?—489北魏大臣。代人。鲜卑若干氏。内行长洛拔子。性寡言厚重、严毅清直,武力过人。初为中散。后扈从拓跋焘南征,为前锋都将。以健勇,每战俱身先士卒,赐爵建德男,加宁远大将军。还,迁奏事中散,典凉州作曹

  • 奉宸司

    契丹官署名。《辽史·百官志》称:“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内设奉宸之职,属※北面御帐官。※耶律适禄原为宿直官,乾统(1101—1110)中,从征※阻卜有功,加奉宸。

  • 回拔

    见“回跋部”(782页) ②见“辉发部”(2200页)。

  • 铁弗氏

    匈奴姓氏之一。又称“铁伐氏”,通称“铁弗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以单于曾娶汉室女,子孙遂姓刘。西晋时刘虎始称铁弗氏。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曰“铁弗”,因以为氏。居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县

  • 齐凌

    ①即“栖林”(1804页)。 ②见“奇勒尔” (1352页)。

  • 梭磨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梭磨”,藏语“广大土地”之意。始祖原为杂谷土目。雍正元年(1723),以随军征战有功,赐长官司印。乾隆十五年(1750),改安抚司,三十六年(1771)

  • 东拒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勿口”,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 武陵蛮

    又称※五溪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