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

藏传佛教寺庙。藏语“布达拉”音译。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狮子沟北坡。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庆祝弘历60寿辰、皇太后钮祜禄氏80寿辰而建。占地22万平方米,规模为承德外八庙之冠。全寺分3部分。前部以汉式建筑为主,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东西山门等构成,建筑对称、规整。中部以白台为主,上建小殿堂,作供佛、钟楼之用。有的安放舍利塔。东罡殿内有各式密宗佛像,西罡殿内有铜镏金吉祥天女象。结构自然严谨,错落有序。后部主体建筑为大红台,高43米,建筑在片麻岩石基上。四周群楼环抱,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台中央为“万法归一”殿。殿顶用镏金铜瓦铺成。殿中供释迦牟尼象,经座后供文殊、普贤除垢障等菩萨。布局灵活而又不失庄严肃穆。庙建成时,适逢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众东返,特于庙中安放乾隆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纪其事。

猜你喜欢

  • 榜识

    即“榜什”(2420页)。

  • 宇文毓

    534—560北周皇帝。557—560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庶长子。生于统万城,因名统万突。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西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书名。明代撰,不著撰人。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

  • 色依得里伯克

    参见“赛特里伯克”。(2470页)。

  • 玛木特呼里

    清代东布鲁特(前柯尔克孜族)首领。又译玛穆特呼里、玛木克呼里。初驻牧于格根噶尔奇拉、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伊塞克湖)一带。后为避准噶尔侵掠,西迁寓居安集延(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安集延)。乾隆二十年(1

  • 毕底

    地名。今司丕提。北界帕兰山脉,南和东南至马尼山口山脉,西达西喜马拉雅山。原属西藏古格王国,后归拉达克管辖。1684年,拉达克据丁木刚和约,将毕底、古格本部及普让转归拉萨统治。其后拉萨又以毕底送给拉达克

  • 水族称一片地方为埲。元朝在今贵州荔波县地置州,分16埲。设土司后,为土目一级行政单位。设埲目总理其地事务。至元十三年(1276),降州为县,改属湖广行中书省庆远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136

  • 章和

    高昌国王麹坚年号。531—548年,凡18年。

  • 吐豆登

    见“吐豆发”(766页)。

  • 唐公廉

    清初湖广石梁土官。土家族。石梁(在今湖北五峰县西南)安抚使※唐承祖子。初任下洞长官司长官,后袭父职为石梁安抚使。因与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舜年有隙,被杀。石梁安抚使之职被田焜如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