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本主

本主

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意为本境之主,即一个村镇或一方的保护神。起源于古代多神崇拜,随着时代的前移,信仰的神祗越来越多。白族地区小至10余户的村庄,大到人烟密布的大理城,均立有本主,供奉于本主庙内。有木雕、石雕、泥塑等多种神像,有固定不动的,亦有可移动的,后者节庆时可抬至各村游行,或谓让本主之间走亲访友。每逢本主诞辰,全村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杀猪宰羊上供,念经、唱戏为之庆寿,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个别家庭遇有疾病、出门远行等则随时上供、叩拜请求保佑平安。该信仰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神性,二是具有浓郁的现实性和人情味。各村择立的本主各色各样,有不分民族的帝王将相和首领,如远自裹树叶尝百草的神农皇帝、锁洪神大禹、征服南中的诸葛亮、药神孟优、唐将李宓及其家属、御史杜光庭、南诏至大理国的诸王及将相、元世祖忽必烈、明将傅友德,近至清初抗清英雄李定国,其中以南诏大军将、白蛮首领段宗榜崇拜的最多,被尊为“中央皇帝”;有自然崇拜之神,如太阳神、龙王、洱河神、雪山神、沙漠王、大石本主等;有图腾崇拜,如白马本主、黄牛本主、白牛本主、猴子本主、壁虎本主等;有英雄崇拜,如斩蟒英雄段赤城、猎神杜朝选、三星太子、大黑天神等;有节义女神,如柏节圣妃、阿南夫人等,甚至以孝子为本主者。本主神既有超人的力量,又有人间社会的种种情趣,如七情六欲、婚姻家庭(如将李宓孙女金花宫主嫁与段宗榜之孙)、爱憎、仇怨,甚至也有争斗、禁忌、怪癖、缺点和过失。人们还为其编造了各种神奇的故事。本主只管人之今生,不管来世。这些特点与佛、道迥异,反映了白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关系。与白族杂居的部分纳西、彝、汉等族因受影响,亦有信奉本主的。

猜你喜欢

  • 契丹北枢密院

    见“契丹枢密院”(1566页)。

  • 西域同文志

    见“钦定西域同文志”(1670页)。

  • 乙失钵

    ①隋代铁勒族薛延陀部俟斤。又作乙室钵。名也咥,又作野咥。隋时薛延陀臣于西突厥。大业元年(605)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击铁勒诸部,厚敛税收,又坑杀薛延陀首领数百人,终至逼反铁勒诸部。薛延陀拥其为小汗,称也

  • 耶律阮

    919—951即辽世宗。辽朝第三代皇帝。947-951年在位。小字兀欲,又作隈欲、乌云。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孙,人皇王※耶律倍长子。史称其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予,有众望。自幼备受辽太

  • 长子继承制

    由长子继承父亲名位和财产的制度。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随着宗法制的完善而确立。其目的在于解决统治阶级家族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分配,避免相互残杀和纷争。商、周两朝宗法之要义即区别嫡庶和长幼。皇后或元配夫

  • 海全

    ?—186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鄂嫩氏。世居博库尔沁前屯,隶布特哈镶黄旗。咸丰三年(1853),以骁骑校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赐号达春巴图鲁,官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副都统。同治元年(1862),阵

  • 嘎脑

    苗族自称之一。苗语译音。亦译作“代脑”。史称黑苗、短裙苗等。讲苗语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舟溪、丹寨、雷山等地。详见※苗族。

  • 凯音布

    ?—1839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七年(1812),官吏部左侍郎。十八年,因承修泰陵宝城膨裂多处获罪,发盛京充当披甲。二十三年(1818),释回

  • 人头钱

    旧时壮族社会习俗。亦称偿命钱。流行于两广地区。为远古血亲复仇的遗风。旧时,壮族各村寨、宗族或家族间,常发生械斗仇杀事件。被杀者家族或村寨,有替死者报仇之义务。虽经数代,必报方休。被杀者之子孙,如因年幼

  •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