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睿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子。乾德五年(967)九月,父死以行军司马职权知州事。十月,授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开宝五年(972)三月,闻太祖解诸将兵权,罢藩镇节度,内不自安,遣使贡献,表请入朝,太祖不许。七年(974)以其侄李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拒北汉刘继元招诱,并于银州御北汉军。九年(976)九月,率兵伐北汉,十月,攻克吴堡寨,俘寨主侯遇献于宋。太宗即位,避太宗讳改名克睿。太平兴国元年(976)十二月,以伐北汉功加检校太尉。卒,赠侍中。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子。乾德五年(967)九月,父死以行军司马职权知州事。十月,授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开宝五年(972)三月,闻太祖解诸将兵权,罢藩镇节度,内不自安,遣使贡献,表请入朝,太祖不许。七年(974)以其侄李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拒北汉刘继元招诱,并于银州御北汉军。九年(976)九月,率兵伐北汉,十月,攻克吴堡寨,俘寨主侯遇献于宋。太宗即位,避太宗讳改名克睿。太平兴国元年(976)十二月,以伐北汉功加检校太尉。卒,赠侍中。
辽代管理煮盐和售盐事务的机构。会同元年(938),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始得河间煮海盐之利,乃置此院于香河县,于是燕云以北暂食沧盐。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见“叱六于”(543页)。
辽代阻卜首领。又译屯秃古厮。为阻卜大王,附属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入朝贡于辽。十二年(1043),遣弟太尉撒葛里贡于辽。十四年,率诸部首领朝贡于辽。十六年(1047)、二十二年,又屡率诸部长
见“噶尔丹”(2499页)。
见“斛薛”(2084页)。
?—1703清朝亲王。清世祖※福临次子。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十一年(1672)十二月,疏辞,获允。二十二年(1683),扈从太皇太后幸五台,至长城岭而还。二十九年(1690),以
见“于阗”(58页)。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属东部鲜卑,世居辽西。三国魏青龙三年(235),鲜卑联盟瓦解后,逐渐兴起,自成一部。西晋时势力渐盛,有部众3万余户,拥兵四、五万,疆域最广时西接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
清代前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四年(1888),充当东科尔。十六年(1890)补放七品管糌粑第巴。二十年(1894),升补六品噶厦卓尼尔。二十四年(1898),升五品协尔帮。二十八年(1902),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