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英

李英

①(?—1215)金末官员。渤海族遗裔。字子贤。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金代又被徙益都府(治今山东益都县)。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官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县令、通远县令、尚书省令史、吏部主事。贞祐元年(1213),摄左司都事,迁监察御史,又为右副元帅术虎高琪经历官。上书高琪,陈述居庸关当蒙古南下之冲,对中都(今北京市)至为重要,望朝廷遣官节制。高琪奏其书,旋授尚书工部员外郎,充宣差都提控,负责守居庸等关隘。二年正月,与壮士李雄等出城,招募万余人,乘蒙古兵北撤,时时出兵邀击,被创,召还。迁翰林待制,又献十策,大意为:居中土以镇四方,委亲贤以守中郡,立藩屏以固关隘,集人力而防不虞,养马力以助军威,爱禾稼以结民心,明赏罚以劝百官,选守令以复郡县,并州县以省民力。颇施行之。宣宗南迁时,为御前经历官。历迁国子祭酒、宣差提控陇右边事、御史中丞。向宣宗进言,应激浊扬清,奖进人材,被采纳。蒙古兵围中都久,自清州(今河北青县)督粮运救中都。三年三月十六日,与蒙古兵遇于霸州(今河北霸县),败死,追赠通奉大夫,谥刚贞。 ②(?—1442)明朝将领。土族。西宁卫指挥佥事李南哥之子。永乐四年(1406),受命袭父职。七年(1409),因率众扈从北征有功,晋指挥同知。十年(1412),以讨老的罕功,擢都指挥佥事。时因番僧张答里麻肆恶,屡劫掠西番贡使,交通“外域”,滋扰道路,籍其家,将其处死。十二年,从明军北征,直至土拉河流域。二十二年(1424),复随朱棣亲征,晋都指挥同知。旋以中官乔来喜、邓诚奉命使西域返,于安定、曲先遭劫掠,受命偕土官康寿等进讨。师越昆仑山数百里,直至雅令阔,败安定指挥哈三孙散哥等众,缴获牲畜14万。诏命入朝,受嘉奖,擢右府左都督。宣德四年(1429,一作二年,1427),正月,封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禄1100石,本身免一死,追封三代。因恃功骄横,多行不法,招纳逃户,置庄垦田,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宣德六年被告发,囚于狱。英宗即位后,以其功,令革爵闲住。正统七年十月病故。

猜你喜欢

  • 鸡卜

    古越人及今壮、布依、侗、水、黎、佤等民族的占卜术。最早见于《史记》、《汉书》,书中曾提及元封二年(前109年)越人行鸡卜之事。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鸡卜,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

  • 康古六

    ?—约1588女真族,纳喇氏。又名康古陆、康古鲁。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外妇(一说锡伯女)所生之子。明万历十年(1582年),王台死。与台长子虎儿罕赤争产夺位。以“奸生子”被逐,逃至叶赫部,倚清佳努

  • 罗插普喇山

    见“西倾山”(698页)。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和硕图

    1596—1633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何和礼额驸第四子。初袭父三等总兵世职,办事明敏,兼通汉文。太祖努尔哈赤喜之,以代善贝勒女妻之,封和硕额驸。天聪元年(1627),任固山额真,随大贝勒阿

  • 纳很

    傣语音译,意为“自己的田”或“我的田”。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度下村民在份地以外的荒山野地开垦的私田。按领主的规定,这种私垦的土地,享有3年不交官租、不缴赋税的优待;3年后便得交租纳税,5年即并

  • 噶尔察

    维吾尔语音译。又作噶勒察,系指可以买卖的奴仆。始出现于乾隆初年。时维吾尔族富户或买极贫之土尔扈特、和硕特人子女为家奴,或从境外私买奴婢;亦有官军将阵前所俘卖出为奴者。无任何政治地位,随时可转卖。新疆建

  • 邪律阿保机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

  • 铁弗氏

    匈奴姓氏之一。又称“铁伐氏”,通称“铁弗匈奴”。南单于苗裔,右贤王去卑之后。以单于曾娶汉室女,子孙遂姓刘。西晋时刘虎始称铁弗氏。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曰“铁弗”,因以为氏。居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县

  • 完颜谷神

    即“完颜希尹”(1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