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羌奴
见“杨保宗”(976页)。
见“杨保宗”(976页)。
书名。内容分炉霍源流、天时、疆域、山川、衙署、祠宇、官寨、官地、城乡、村寨、汉土居民丁口、官吏丁役、兵制、地土、粮种、赋税、风俗、耕种、婚嫁、丧葬、居处、服饰、饮食、土宜物产等。其中以记载章谷土司、德
朝鲜族妇女传统的娱乐游戏。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于木架或树上悬两绳,下拴横板即可。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前后摆动,谓之荡秋千。秋千架一般高11米,上宽2米,下脚宽3.5米。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
旧时蒙古族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又称“鄂博”、“脑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用柳条围建的。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后渐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其数目各地不等,有单个的,有数个的
湖名。辽代称白水泺,金代称白水泊,明代汉文史籍作克儿、圪儿海,清代作奇尔泊、希尔泊。今称黄旗海,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明初在明朝辖区内,后为东蒙古右翼占据。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将该地封与第三子兀慎
见“阿勒楚博罗特”(1247页)。
有关广西历史地理的考辨。不分卷。清黄诚沅(1863—?,字云生,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撰。内容考辨广西历代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及其治所在地,古今地名对照。为研究广西地方史及壮、侗、瑶、仫佬、毛南
明将沐英在云南德宏户腊撒地区建立的私庄。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发兵征麓川,占领户撒、腊撒后在此屯兵,并把该地划为私庄,故名。分户撒、腊撒为二甲,故又有“沐二甲”之称。当地为阿昌等民族聚居区
清代蒙古族受恩赏所得的土地。一般因有功劳由旗长赏赐其下属官员,称为“福分地”或“上赏地”。承领七八年后,由旗府发给有红印之契约,世袭使用。又,游牧民因定居而占有的土地,也称福分地,世袭使用。乾隆以后福
碑铭。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赞海兰察等捐资5千两,于西藏拉萨磨盘山之南建庙,作为摄政济咙呼图克图住锡之所,翌年落成,乾隆帝赐名“永安寺”,颁满、汉、蒙、藏四体匾额。钦差驻藏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和宁
蒙古医药学简称。中国医药学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在悠久历史过程中不断总结医疗知识经验,吸收有关兄弟民族特别是汉藏两族医药学成果而逐渐形成的。早期蒙古人巫医不分,后经长期与疾病斗争,至12世纪或更早,已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