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依
见“克烈部”(987页)。
见“克烈部”(987页)。
即“济木萨”(1738页)。
1883—1904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法号俄科。生于青海西宁大通县阿里克族(西宁熟番八族之一)。光绪十三年(1887),经理藩院奏于雍和宫金瓶掣签后,迎至西宁仓上学经。二十年(1894),入京朝
见“赤尊公主”(1014页)。
僜语音译。※僜人格曼支系的自称。内部讲格曼话。约占僜人总人口的60%。聚居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及格多河流域。主要由明末清初从东部布绒山区(缅甸北部)迁来的一支古老居民和从西部迁来的部分“义都”人融合发展
元朝后期学者、书法家。畏兀儿人。先世居曲先(今新疆库车),后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精通本族语言文字,又深受汉族文化熏陶。史称其“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曾备宿卫,后任奎章阁书史,预
?—528亦作吐斤洛周。北魏末上谷地区起义首领。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民。敕勒人,或谓原为独孤浑氏。六镇起义失败后,与其他兵民被安置于河北就食,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遂于孝昌元年(525)八月,聚众
部分北方游牧民族君主称号。又作克寒、可寒、汗、黑韩、合罕等。犹汉族之帝王,匈奴之单于。鄂尔浑突厥文碑作kagan。3世纪拓跋鲜卑之沙漠汗(文皇帝),为见于记载的最早之汗,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柔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贞观二年(628),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开契丹历史归附中原王朝之先河,从而引起突厥恐慌,急遣使索讨,愿以反唐隋将梁师都(时称“梁国皇帝”,依附突厥)易之,唐太宗严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又译哲坡伯克、哲百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制作军服,修造兵械,为哈喇都官伯克副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