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曼僜语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1个。塞音、塞擦音有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卷舌塞擦音主要出现在汉语或藏语借词中。有22个复辅音,分4类:一类是同部位的鼻音与送气塞音、塞擦音组成的5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边音组成6个复辅音;一类是双唇或舌根塞音和卷舌半元音组成7个复辅音;再一类是4个三合复辅音。有6个单元音,17个复元音。复元音中二合的有13个,三合的4个。二合复元音以前响为主,共9个,由主要元音加i、u、щ韵尾构成。后响的4个,由介音i、u加主要元音构成。有7个节尾辅音:p、t、k、m、n、l、。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形态、虚词、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以粘附形式为主。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名词有复数和指小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助词表达。量词不丰富,数词可直接作句子成分,数词和量词连用时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指示代词可单独作句子成分。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人称、数、时态、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动词人称有一、二、三人称,数有单数、双数和多数,时态有将来、现在和过去,用加前缀、后缀及动词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等方式综合表达。体有进行和已行两种,用在动词词根加后缀的方式表达。态有使动和互动两种,也用在动词词根后缀表示。式有命令和祈使两种,均用后缀表示。动词的方向后缀有7个,分两组,一组为向心4个后缀,一组为离心3个后缀,分别表示行为动作的不同朝向。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能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定指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中多音节词占多数。方位词较丰富,有一批名、动同形的词。构词词头很丰富,共有34个,也有一定数量的构词词尾,因此派生词在词汇中占的比例较大。复合词的结构有并列、主谓、支配、修饰等类。拟声词和四音联绵词都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藏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借入,也有少量意译词。

猜你喜欢

  • 打鱼水达达

    即“水达达”(424页)。

  • 十六法

    旧时西藏地方主要法典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噶玛登迥旺布执政后,命白色瓦在原有法典※《十五法》中增入“异族地区律”一条,故名。参见“十五法”(8页)。

  • 北户录

    书名。唐代岭南志书。3卷。唐段公路(一作公璐,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撰。作于唐懿宗咸通(860—873)年间。内容记述岭南(今广东、广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物产、风土、人情、习俗等,叙及广西土著民族壮

  • 纥石烈子仁

    金朝将领。女真族。纥石烈氏。原为知兴中府事。承安四年(1199)二月,代西南路招讨使仆散揆,尽受其治边方略。泰和五年(1205)九月,以河南路统军使充贺宋生日使。翌年四月,遣严整、阎忠、周秀等入襄阳,

  • 姜行本纪功碑

    唐代碑刻。碑立于新疆巴里坤县松树塘。清同治年间(1862—1874),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将此碑移于关帝庙建亭保护。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碑高1.8米,宽0.6米。碑文18行,满行47字,楷书。碑刻

  • 南坡之变

    元英宗时的一次政变。延祐七年(1300),元仁宗死后,其子硕德八剌即帝位,是为英宗。至治二年(1322),权臣铁木迭儿与答己太后相继病死,英宗起用拜住为中书右丞相,锐意施行新政,推行汉法。为此遭到蒙古

  • 恭顺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亦怜真

    ①(?—1314)元朝大臣。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长子。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侍太子真金于东宫,为家令。仁宗(1311—1320年在位)时,拜银青荣禄大夫,累官湖广行省左丞

  • 艾提卡尔寺

    喀什清真寺名。一称艾提尕尔寺。明正统七年(1442)喀什王沙克色孜·米尔扎后裔建。嘉靖十六年(1537)前后,乌不里哈德尔·米尔扎阿尔伯克扩建,成为能做主麻聚礼大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阿古柏调

  • 马振

    清代书画家。字冈千,号云鹤。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回族。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曾为湖广总督毕沅幕宾。工书画,善画白描人物、精妙传神。亦擅山水与花卉。临摹宋元诸家之作,无不酷肖。人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