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桂北瑶民起义

桂北瑶民起义

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瑶民起义。桂北广大瑶民因不堪忍受国民党官僚及土豪的残酷压迫剥削,以凤福山,梁云台等人为首,于1933年春节前后,在全县桐木江、秀岩等地通过宗教迷信的“打醮”活动为名,号召群众毁掉农具打制武器。1933年2月20日在全县南部的大源祭旗起义,灌阳、兴安、龙胜、灵川、义宁等县瑶民相继响应,并得到湖南江华、道州、永明等县瑶民的声援,队伍扩展到2万余人,除瑶族外还有苗、壮、侗、汉等民族,声势十分浩大。国民党广西当局惊恐万状,李宗仁、白崇禧急令第七军军长廖磊率部并纠集地方民团进行围剿。起义军以长矛、大刀、土枪、土炮,凭借高山险隘与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展开顽强战斗。是年三月末,起义终于失败。

猜你喜欢

  • 折可存

    1096—1126字嗣长。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克行子。既冠入仕,为右班殿直,俄迁左侍禁,又改忠训郎,充经略司准备差使。以计擒夏将女崖之功,迁秉义郎,閤门祗侯,升任第四副将。宣和初年(1119),以伐夏

  • 骨吐

    见“骨咄”(1660页)。

  • 八旗贡监生

    清代八旗中贡生和监生的联称(也可解为八旗贡入国子监的肄业生)。(1)贡生:各省学政于府、州、县学,取其生员而贡于朝廷之称。分为五贡,即:岁贡(以廪生在学年久者挨次推贡)、恩贡(逢“恩诏”之年选贡)、拔

  • 马号事件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曹富章等在包头马号大厅被骗遇害的事件。辛亥革命爆发后,包头革命党人杨云阶、郭鸿霖、王鸿文、王平章等发动包头清军起义,准备迎接归绥起义军入城。清驻包头五原同知樊恩庆假意宣布悬旗反正,

  • 撒拉宴席曲

    撒拉族传统民歌。长期流行于青海循化孟达及甘肃临夏大河家地区。在婚嫁宴庆时,由民间歌手唱之助兴。歌词丰富,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生动活泼。唱时可触景生情,即兴编词。或一人弹唱,或一人唱众人和,并配

  • 僧伽

    628—710唐代佛教高僧。葱岭北何国人。姓何。幼年出家,誓志游方。贞观二十年(646)抵西凉府,后至江淮。高宗龙朔(661—663)初年,隶名山阳龙兴寺,渐露神异。寻率弟子慧俨至临淮,建立伽蓝。中宗

  • 大陈润

    渤海国宗王、大臣。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十五年),同崔宗佐、门孙宰等60人,奉大玄锡之命朝唐,贺唐平定庞勋之乱,海中遇大风,漂着日本萨摩国甑岛郡,日当局疑是新罗人伪称渤海人来窥边,

  • 汉平夷碑

    东汉碑刻。永元三年(91)立。高1.48米,宽70厘米,上阴刻隶书五行。内容记述是年司马任尚等将兵败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勒泰山)事。是研究汉匈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物。碑现存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 越嶲羌起义

    东汉元初四年(117),赵嶲羌、夷因“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侵犯蛮夷”,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夷羌起兵,杀遂久(今云南丽江)令,永昌、益州及蜀郡羌夷响应,众至10余万,破20余县,杀长吏,焚邑郭。诏

  • 黑鞑靼

    见“鞑靼”(24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