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

海都

①古代蒙古部首领。孛儿只斤氏。合赤曲鲁克之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幼时,因自家草场被札刺儿部人破坏,发生冲突,阖家遇难,牲畜、财物被掠,本人被藏匿,幸免于难。被入赘巴儿忽部的叔父纳臣营救至巴儿忽真谷(今巴尔古津河流域)。及长,被推举为部长。为报父祖之仇,率兵攻破札剌儿部,掠其民为奴,势力渐盛,附近各部相继归服,逐渐形成为强部之一,为后来蒙古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是,札刺儿部民世代为其后裔的奴仆,一直“被遗留给了成吉思汗”(《史集》卷1第2分册)。有3子:拜姓忽儿、察剌孩领忽、抄真斡儿帖该。②(1235?—1301)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合失子。父卒,嗣领其众。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宪宗二年(1252),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中统初,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仍谋求自立为汗,拒绝忽必烈征召,雄据西北,结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后王,扩展势力。三年,忽必烈虽以蔡州为其分地,按年赏赐,仍难拢其心。与忽必烈所封察合台汗八剌争战,继而约和,并于六年助兵攻伊儿汗阿八哈。后扶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联兵扰天山南北各地,连年与元军争战。二十四年,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迅速被平定,未竟。二十六年,复进逼蒙古旧都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汗亲征,始遁。后屡犯边,与镇守西北的皇孙甘麻剌、铁穆耳军作战,终忽必烈一朝战事未断。成宗大德元年(1297),为元将床兀儿败于八邻。四年,又为海山(武宗)败于阔别列。五年(1301),与笃哇纠合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后王40人再犯和林,兵败和林北迭怯里吉及合剌合塔,不得志,退军,不久病死。

猜你喜欢

  • 阿至罗国

    见“副伏罗部”(1988页)。

  • 乌延胡里改

    金将领。曷懒路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人。女真族。乌延(亦作兀颜)氏。授爱也窟谋克(百夫长)。从鲁王完颜阇母围平州,有功。太宗天会三年(1125),从攻宋,围汴京(今开封),败宋兵于城南。五年(

  • 长禈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据《云南志》载,唐时居住于今云南省剑川一带,属三浪诏。贞元十年(794),南诏占领其地后,迁往铁桥城(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塔城)以东,与施、顺诸蛮杂居,形成卢蛮(今傈僳族先

  • 见“”(1731页)。

  • 河蛮

    古族名。亦称西洱河蛮。属白蛮。“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即分布于今云南洱海地区,与当地六诏乌蛮并存。系不断迁入的汉族与当地白蛮等融合而成,故“自云其先本汉人”,语言、生产及习俗等亦与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

  • 单于都护府

    唐代在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永徽元年(650)执车鼻可汗后置。府治初设于云中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下辖狼山、云中、桑乾3都督府、苏农等24州(一作14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高宗麟德(6

  • 喇基

    藏语音译。藏传佛教(喇嘛教)各大寺院最高管理机构名。总管全寺的宗教、行政、财务等事务。由寺内各※扎仓的※堪布及堪苏(卸职堪布)组成。清制,报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批准充任坐床(即首席)堪布。凡寺内重大问

  • 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

  • 白高国

    见“白高大夏国”(608页)。

  • 八柱国

    西魏等官制。柱国或上柱国官秩始于战国时期楚国,原为保卫国都的官,后为最高武官。北魏初,太武帝拓跋焘以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北魏末年,又以此秩授尔朱荣。西魏大统三年(537),文帝授予宇文泰此秩。其后功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