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

元代以窝阔台汗孙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宗王反抗元廷的军事斗争。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海都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曾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又拒绝忽必烈征召,极力扩展个人势力,成为窝阔台后王首领,谋求自立为大汗。至元五年(1268),结察合台后王八剌同忽必烈军挑起战端。六年,与八剌及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等于塔剌速河谷聚会,划分各自势力范围,联合对抗忽必烈与伊儿汗阿八哈,海都被推为盟主。八剌死后,又扶植其子笃哇为察合台汗,屡联兵,对北起乞儿吉思、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至畏兀儿地、斡端(今和田)等元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迫使元廷全力应付,在天山南北路与和林等地派驻重兵,耗尽大量人力与物力。二十四年(1287),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不久兵败,未竟。二十六年(1289)春,复进军杭海山(今杭爱山),击败元镇边宗王军队,占据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率大军亲征,始遁。终世祖一朝,战火不熄。至元末年,元军始将海都军逐过金山,牢固控制岭北地区,而天山南部防线则明显东移。成宗大德五年(1301),又与笃哇纠合诸王40人率兵东越金山,再犯和林,为晋王甘麻剌、皇侄海山、太师月赤察儿及大将床兀儿等败于和林以北。海都身受重伤,死于归途。七年(1303),海都之子察八儿与笃哇遣使入元,请息兵罢战,“通一家之好”。次年,双方约和,长达30余年之对抗始告终结。

猜你喜欢

  • 伊实左卫

    见“益实左卫”(1945页)。

  • 翟鼠

    十六国时期中山敕勒(丁零)族首领。约晋永嘉三年(309),当石勒攻掠并州山北诸郡时,归降。建兴四年(316),趁中山(今河北定县)、常山(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一带蝗灾严重,率领不堪忍受石勒统治和压迫的丁

  • 皇初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4—399年,凡6年。

  • 朱蒙

    前58—前19高句骊国创建者。一作邹牟,意为“善射”。传说其母为河伯(水神)之女,名柳花,夫余王金蛙得之于大白山南,异之,幽禁室中。柳花受日照有孕,生一卵,王欲弃之、破之,皆不能,后一男破壳而出。年7

  • 蒙古佛教史

    书名。全称《叙述大蒙古地区佛教缘起之佛教明灯》。济美日必多吉撰。初以木刻藏文版行世。1930年蒙、藏典籍刊行会刻印复制本传世。全书主要记载蒙古族的产生、王统演变、元代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及其发展、宗喀

  • 玉壁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的一次战役。玉壁位于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大统四年(538),骠骑将军李思政以此地险要筑城,并自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东北)移镇之。后徙并州刺史,仍侨治于此。八年(542),思政回镇弘农,

  • 曹元德

    ?—940五代时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长子。后唐清泰二年(935),父卒,继任。后晋天福二年(937),出巡甘州,与甘州回鹘顺化可汗商议“社稷久远之事”,互以兄弟相称。同年,遣使于辽贺皇太后永宁节。辽

  • 牛站

    蒙古国和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牛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牛运载使者和货物。据《元史·兵志四·站赤》,除中书省新辖腹里等路专设牛站二处外,诸行省之陆站亦多配置牛只以供使役,共有驿牛近万只。参

  • 布四麻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详见“当先别乞失”(764页)。

  • 己珍蒙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云麾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副使,适因南海风阻,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大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于翌年分乘两船赴日兼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