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文鉴

清文鉴

书名。清官修满文分类大型辞书。计有《清文鉴》、《满蒙文鉴》、《增订清文鉴》,三体、四体、五体清文鉴等多种。《清文鉴》为傅达理、马齐、马尔汉等奉敕编,康熙帝审定。康熙十二年(1673)始修,四十七年(1708)书竣。分280类,收词12000余条,附有按字母排列的总纲索引。有清代刻本,后收入《四库荟要》。《满蒙文鉴》为拉锡等编,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五十六年(1717)书竣。所收词与《清文鉴》相同,用满蒙两种文字注释。《增订清文鉴》为《御制增订清文鉴》的简称,又名《两体清文鉴》,大学士傅恒(1720—1726)奉敕编,乾隆帝审定。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成,越二年(1773)刻印。该书以康熙《清文鉴》为基础大加增删,增收新词4700余条,凡18000余条。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正编41卷,补编5卷。改文言为日常用语。曾收入《四库全书》小学类。《三体清文鉴》为永瑢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四年(1779)完竣,五十七年(1792)刻印,该书是由《清文鉴》和《满蒙清文鉴》发展而来,因此又称《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御制增订清文鉴》有很大差别,取消了满文注解,以3种文字循环标记。 《四体清文鉴》编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六十年(1795)之间,刻本完成于19世纪初。有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该书由《御制增订清文鉴》发展而来。是满、藏、蒙、汉4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没有注音和注释。《五体清文鉴》,即满、藏、蒙、维、汉5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词汇与《四体清文鉴》相同,仅增加一栏维吾尔文和三栏注音。约成于乾隆末年。只有抄本传世。原本6函,36册,共2563页,1957年民族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具有历史和实用价值,是学习、翻译和研究满文等文字的重要文献。

猜你喜欢

  • 青唐寺

    佛教寺院名。约建于公元10—11世纪之交。在今青海西宁市城西,因依青唐水建寺,故名。宋天圣十年(1032),唃厮啰在青唐建立政权,崇尚佛教,大力扶助寺僧弘扬佛法,使之成为河湟吐蕃的宗教、文化中心。其后

  • 青海夷情衙门

    见“西宁办事大臣” (713页)。

  • 白翟

    见“白狄”(594页)。

  • 呢牙斯

    ?—187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作尼牙斯。原为叶尔羌(今莎车)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乘库车爆发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为库车义军首领热西丁和卓和当地回族联军所败。遂向阿古柏求援,谋夺叶尔羌回

  • 库洪

    参见“哈密瓜”(1637页)。

  • 梁河设治局

    行政区划名。民国二十年(1931)置,相当于县一级。治今云南省梁河县。明清为※南甸宣抚司,属傣族刀氏土司统治。民国初年设八撮县丞。当时行政区划为三山、四㽘、八撮,县丞管八撮,故又名八撮县

  • 合丹斡忽勒

    见“合丹”(832页)。

  • 索尔扎

    ?—1743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一译苏尔札、素尔扎。博尔济吉特氏。西藏※拉藏汗次子。康熙五十六年(1717),以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进犯西藏,随父率兵抵抗。兵败,退守布达拉宫。因噶卜伦沙克都尔扎布

  • 郭尔罗斯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混同江北岸、嫩江东岸。札萨克驻榛子岭,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乌巴什,始以郭尔罗斯名部。天聪七年(1633),其孙固穆朝后金。崇德

  • 额毡

    见“斡赤斤”(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