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湘西苗文

湘西苗文

苗语湘西方言文字,简称湘西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新创的3种文字之一。湘西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乡腊乙坪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文字。声母共有48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b、 p、 m、 f、 w、 z、 c、 s、 d、 t、 n、 l、 zh、ch、 sh、 r、 j、 q、 x、 y、 g、 k、 h等23个声母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各个不同发音部位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 np、 nz、 nc、 nd、 nt、 ndl、ntl、 nj、 nq、 ngg、 nk、 ngh、 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声母,用在鼻音、边音前面加h表示,如hm、 hn、hgg、 hl;卷舌塞音、鼻音声母用在舌尖中音字母后面加r的方法表示,如dr、 tr、 ndr、 ntr、 nr; dl、 tl、 ndl、ntl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清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 kh分别表示[q] [qh];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用ng表示舌根鼻音,带鼻冠音的舌根塞音g写作ngg。韵母共有35个,其中a表示展唇后低元音,ao表示圆唇后次低元音,ea表示展唇前低元音,eu表示展唇后次高元音,ou表示展唇后高元音,an表示鼻化展唇前次低元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6个,实际调类仍然是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只不过是阴入并到阴上,阳入并到阳上而已。声调用字母表示,分别是b、 x、 d、 l、 t、 s、其调值分别为35、 31、 44、 22、53、 42。湘西苗文主要适用于湖南省花垣、凤凰、保靖、吉首、古丈、龙山、新晃侗族自治县、麻阳,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等县市说湘西方言的苗族、约计有82万人。湘西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哈迪尔

    ?—183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一译哈第尔。乌什人。清郡王衔贝勒※霍集斯第四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受命袭父爵,赐乾清门学习行走。五十四年(1789),任镶红旗蒙古都统。嘉庆四年(1799),

  • 长水胡骑

    汉代匈奴骑兵。又称北军胡骑。汉朝将归附的匈奴人编为骑队,称“胡骑”,驻长水(今陕西蓝田县西北)者,称“长水胡骑”,受长水校尉统领。常受遣出征,神爵元年(前61),曾随赵充国击西羌。参见“长水胡”(36

  • 马连良

    1901—1966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

  • 归正里

    北魏在都城洛阳安置江南归附者之场所。一般江南归附者先被接待于金陵馆,后赐宅归正里。位于城南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西。民间号为吴人坊,南来投附者,多居其内。近伊、洛二水,任其习御。里有3千余家,自立巷市,

  • 土司制度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授与各级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原有地区和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对民族地区的土著首领“假以爵禄,宠之名号”,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 舒和德

    见“速黑忒”(1840页)。

  • 阿史那弥射

    ?—662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氏。西突厥※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世为莫贺咄叶护。贞观六年(632),受太宗册封为奚利邲咄陆可汗。因族兄阿史那步真自立为汗后,杀其弟侄20余人,被迫率所部于十三年(639)

  • 何拔

    即“诺曷钵”(1954页)。

  • 斡儿寒河

    河名。又译斡耳罕、斡儿罕、斡儿洹、斡鲁欢。今蒙古汗国鄂尔浑河。蒙古汗国建立前,蔑儿乞部世居该地,后为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所灭。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大败叛王昔里吉军于此。

  • 勒俄阿补

    见“勒俄特衣”(19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