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特楞古特

特楞古特

部落名。又译特凌古特、捷连乌特。俄国人又称之为“白喀尔木克”、“山区喀尔木克”。成吉思汗时期依附蒙古。后海都叛元,为所辖。明代隶瓦刺。清代前期从属准噶尔部。主要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至鄂毕河上游的阿尔泰山区。17世纪初年,因沙皇俄国南侵,其中部分成为俄国和准噶尔双重纳税人,部分被纳入准噶尔24鄂拓克中,受准噶尔贵族直接统治,居阿尔泰诺尔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信仰萨满教。从事畜牧,兼营狩猎。习俗与卫拉特人相近,为阿尔泰马重要产地。清统一西北地区后,编其众为2旗,设2总管,岁向科布多参赞大臣交纳皮张,以为贡赋。咸丰十年(1860),为沙皇俄国并吞。

猜你喜欢

  • 忽都合

    蒙古斡亦剌部首领。又译忽都花、库都喀,或称忽都合别乞。善巫术,称别乞(族长、长老之意,部落首领、萨蛮巫师首领称号)。率部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南宋嘉泰元年(1201),与哈答斤、散只兀等11部

  • 忽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 雅隆觉阿王系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五世孙赤琼前往雅隆(今西藏山南)秦昂达则城,繁衍生息,发展势力。传至其孙玉赞时,逐以雅隆为政治中心,据地称王,史称雅觉阿王系。入元后,王族中成员或投元附萨迦派,或依附帕竹主巴势力

  • 人方

    商代古族名或国名。殷墟甲骨卜辞有“正人方”。因卜辞中“人”字书为“?”或“”和“夷”字写作“?”相混,故后人又称“人方”为“夷方”。又因“夷”字初义和含有“主”义的“尸”字相通,故亦称“尸方”。皆指商

  •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明代四川地方官署名。参见“松潘卫指挥使司”(1298页)。

  • 埃拉加里

    见“拉加里赤钦”(1372页)。

  • 拜牙即

    明哈密忠顺王。一作拜牙郎。蒙古贵族。忠顺王※陕巴子。弘治十八年(1505)冬,父卒,自称速檀,寻袭封忠顺王。明廷给冠服、彩缎、盔甲、弓箭等,命都督奄克孛剌仍掌哈密卫印信,偕都督写亦虎仙辅助之。屡遣使至

  • 永安

    ①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年号。401—412年,凡12年。 ②北魏敬宗孝庄帝元子攸年号。528—530年,凡3年。 ③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098—1100年,凡3年。

  • 纳措译师

    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全名纳措粗陈杰哇。贡塘人。曾在印度学法。宋庆历二年(1042),奉吐蕃阿里王绛求约派遣,再赴印度迎请高僧阿底峡赴吐蕃传法,以振兴佛教。曾得到在印度学法的吐蕃译师贾尊珠僧格和印僧噶玛

  • 哈罗川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五代时期又称哈罗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