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瑞竹堂经验方

瑞竹堂经验方

书名。元代回回人萨德弥实编撰。乃作者考订各家方书,博采经验诸方,加以分门别类,于泰定三年(1326)修成并刊行。为元代著名医方类书。凡15卷,分24门。原本早佚。传世为残钞本。今有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辑《永乐大典》本,共5卷(残本),并由清人丁嘉鱼辑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1957年据此校印出版。又有日本宽改七年(1795)缮生药室仿明高濂校刻本,15卷3册,分15门。今有浙江中医研究所凌天翼等人整编的《重订瑞竹堂经验方》,15卷,分15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此乃辑佚之大成。

猜你喜欢

  • 民屯

    清代内地移居新疆之回、汉民屯田。又称户屯。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朝政府为加强对天山北路的开发,从甘肃肃州(今酒泉)、安西、高台等地招募农民300户,送往乌鲁木齐屯田。后又陆续从内地迁回、汉民户到

  • 夹谷胡剌

    ?—1161金将领。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宋葛屯猛安人。女真族。夹谷氏,初在左副元帅挞懒军中,有战功,授武德将军,袭父谋克(百夫长)。正隆(1156—1161)末,为行军猛安,率部镇压山东人民起义

  • 腔秃

    佤语音译,意为“树鬼”。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崇拜对象之一。佤族人长期实行山地农业,靠林木灰烬滋养庄稼,因之对林木的膜拜十分盛行,认为森林里有一位司树魂的鬼,人们每砍伐一棵大树,都得放一块石头作为付给树鬼的

  • 护法神箭

    土族民间供奉的神物。又称“五台护法”。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为一支长约4尺的箭,上有一绺绺红绿布条、布带,箭的颈中挂一串铜铃和铜板,作为神物供奉在庙里或家中。相传源自历史上吐谷浑王阿柴(才)

  • 大宅颂碑

    即《六合坚固大宅颂碑》 (385页)。

  • 额琳奇岱青

    ?—1643清初官员。居翁牛特部。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兵败后,与多尔济塔苏尔海谋降后金。同年,皇太极征明,至波硕兑,与多尔济塔苏尔海等五宰桑丁壮700余

  • 普法恶

    明代僰人反明首领。四川叙州(治今四川宜宾市东北)人。身材魁伟,通汉语,晓汉文。正德十二年(1517),与彝族妇女米浪联合,自称蛮王。率乌撒(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芒部(今云南镇雄县)、筠连(

  • 罗玛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东与功德林活佛所辖部落相连,南接达雄县,西邻托如部落。地处今那曲镇东南。原为“羌日六部”中雄索部落的一部分,后雄索分为南北两部落,该部为南方部落,故名“罗玛”。由罗玛让学

  • 西秦王

    封爵名。西秦,系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陇西鲜卑贵族乞伏国仁于晋太元十年(385)称大单于。其弟乞伏乾归嗣立,于更始元年(409)改称秦王,史称西秦。占有今甘肃西南部。北魏神䴥四年(43

  • 豆卢绩

    546—590北周、隋朝大臣。字定东。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市)人。原鲜卑慕容氏。后改姓豆卢。魏柔玄镇大将豆卢苌孙,司会中大夫豆卢永恩子,楚国公豆卢宁嗣子。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西魏大统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