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丹寺

甘丹寺

①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噶尔丹、噶勒丹、甘当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具喜”寺,全名具喜尊胜洲。清世宗(1722—1735在位)曾赐名“永泰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历史最悠久的庙宇。明永乐七年(1409),在贵族扎噶尔宗宗本仁钦贝等人资助下,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亲自主持创建,并作该寺首任法台。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东达孜县境内汪固尔山的山坳处。原有主建筑为错钦大殿,可容3000人,内设宗喀巴讲经时用过的坐椅。还有宗喀巴肉身灵塔、居室及中、小殿堂、僧舍等,历经扩建,规模宏伟,内藏珍贵文物亦丰。寺内分绛孜、夏孜二扎仓及若干康村等组织。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300名,解放前实达5000。每7年轮流由二扎仓的却杰(法主)中出一人总管全寺事务,称甘丹墀巴,即甘丹寺法台,被视为宗喀巴的传统继承人,宗教地位颇高。在旧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下,该法台常同达赖、班禅或摄政等一起参与全区重大政务的决策。全寺主要经济来源是占有庄园、牧场、农牧奴,并以差、租、高利贷和经营封建买办性商业剥削农牧奴;其余来自信众布施和政府补助。 ②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位于喀尔喀蒙古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清嘉庆十四年(1809),第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修建。为专供修高深佛教经典之处。寺内建有专供修显宗的参尼庙两座及五世、七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舍利塔各1。寺西北有信徒为除灾祈福而建造的白塔28座。

猜你喜欢

  • 辽西郡

    古地方政区名。始置于燕,秦汉因之,隶幽州。因在辽河以西得名。西汉时领且虑(依郭县,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西)等14县,辖境东至今辽宁北镇县附近与辽东郡毗连,西在今朝阳市南、河北平泉县北与右北平郡相邻,南临

  • 宇文测

    西魏大臣。字澄镜。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宇文泰族子。少好学、性沉稳。初为北魏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帝元恪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元修(532—534)继位后,晋广川县

  • 庞特勤

    ?—870唐末西迁回鹘的首领。亦称庞勤、庞特勒、庞勒、巳庞历,史籍又写作庞特勤。原为漠北回鹘汗国王室的外甥。唐开成五年(840),漠北回鹘汗国崩溃,率部分回鹘人向西南迁徙,一支奔安西,据北庭、吐鲁番、

  • 烛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意为“掌灯烛事者”。元大都(今北京)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之事。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置仪鸾局始设。武宗至大四年(1311),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

  • 羌笛

    古代羌人传统吹奏乐器,有悠久历史。秦汉以前,游牧于黄河、湟水一带的羌人,即用羊腿骨或鹰翅膀骨制笛。早期的羌笛既可当吹奏乐器,又可作马鞭,所以又名“挝”(马鞭)或“吹鞭”。两汉以前,羌笛只有三、四个按孔

  • 六大回城

    即“六城”(381页)。

  • 越裳

    古越人一支。其分布据《尚书大传》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册府元龟·外臣部》亦说:“南蛮林邑国(汉时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州南,……北连九真”。周初便与中原王朝交往,周成王时,越裳氏曾来朝

  • 马差

    参见“打差”(428页)。

  • 白马岭之战

    又作石岭关南之战或关南之战。辽(契丹)与北宋之间一次重要战役。白马岭位于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关城)南。辽景宗保宁十年(978),吴越降宋后,北宋统一中原南方,五代诸国只有北方臣服于契丹的北汉尚存。次

  • 武威禅洞

    西夏佛教洞窟。位于甘肃武威县张义乡下西沟岘山中。人工挖成,有门,内有抹白灰泥的佛座和小土塔等。1972年1月被采药材群众发现,保存下来的西夏文物近百件。其中有西夏文印本佛经、佛画、发愿文、《杂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