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孜寺

甘孜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寺庙之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城区北部。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的弟子霍尔曲吉昂翁彭错兴建,是“霍尔十三寺”中最早建造者,寺内有洛吉、扯里、阿巴三个扎仓。盛时有僧众3300余人,该寺主要活佛先后有7名,即:仲萨、日交、朗扎、香根、绒岔、那佑、苦马,以主持活佛为最高首领。民国时期,该寺主持大活佛仲萨曾任甘孜县参议长和“西南佛教宣化使”等职。内设全寺最高权力机构“更巴会议”,总管寺内各种大小事务,凡有关寺庙的一切重大事务,需经活佛审查批准,方能召开“更巴会议”作出决定。下设堪布、更卡龙巴、更差、格古分管教务、总务、行政外事、执法等各种事宜。有一套统治一般僧人的“戒律”,所有喇嘛无一例外地要到西藏的色拉、哲蚌、甘丹、扎什伦布等寺学经。该寺下辖仲萨、日交、郎扎、汉人、扎呷、拉格、苦马、则书、不鲁来、香根、康龙、彭果、楚洛等分寺,由本寺分派管家执掌各寺庙,独揽其经济大权。还得到土司、头人的扶持,占有大量土地,享有各种特权,通过土司、头人向所属农奴派差、派款,敲诈勒索。有由管家负责的专门经商的组织,将售不出的货物,强迫摊派给群众转成高利贷,牟取暴利。还干涉民政,甚至私设刑堂、监狱,对百姓施以酷刑。民主改革后,取消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

猜你喜欢

  • 天复

    辽末奚王萧斡即回离保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时年号。1123年。一作天嗣,又作天阜。

  • 石柳邓

    1737—1797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

  • 飞歌

    苗族山歌。男女青年对唱的一种情歌。因歌声高亢,乐曲婉转,能传声较远而得名。可独唱或合唱。流行于黔东南地区,尤以台江地区的飞歌享有盛名。今已成为苗族音乐代表曲调之一。

  • 温慎

    即“许兀慎”(921页)。

  • 拙赤合撒儿

    见“合撒儿”(835页)。

  • 八旗满洲

    清代八旗组织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俗称满洲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满族社会原有的牛录组织加以改组扩大,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1615

  • 阿龙

    部分怒族自称。见“怒族”(1774页)。

  • 昭莫多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一次重要战役。康熙三十四年(1695),噶尔丹领兵3万,犯喀尔喀巴颜乌兰地区(今蒙古国境内吉尔嘎兰图),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谋大举内犯。清圣祖玄烨见其“往来飘忽,踪迹无常”,

  • 南诏世宗

    见“逻盛”(2062页)。

  • 乌鲁

    哈萨克族社会组织。又译乌露。哈语“氏族”之意。由13至15个※阿塔(包含若干七辈以下※阿吾勒)组成。其成员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以该氏族祖先名字称之。有自己的游牧地、共同墓地。内部不准通婚,同一乌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