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嵬城遗址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城痕迹。出土有西夏时期的陶瓷器、铜、铁器、建筑材料及唐、宋、西夏、金代货币等。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石嘴山市庙台乡省嵬村。西夏太宗李德明于宋天圣二年(1024)始建。城呈方形,边长约600米,城墙黄土夯筑,今墙体颓圮,残存最高处15米左右,墙基厚13米。南墙中部有城门,门前尚留瓮城痕迹。出土有西夏时期的陶瓷器、铜、铁器、建筑材料及唐、宋、西夏、金代货币等。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满语意为“顶上托子或梅针箭铁挺”。因分布于叶赫河(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境),故名。因靠近明设马市镇北关,故又称北关。始祖星根打喇汉(一说即打叶)。明宣德间(1426—1435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即“八剌哈赤”(26页)。
见“乞乞仲象”(123页)。
?—1350元朝大臣。又译别里怯不花。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字大用。丞相阿忽台子。至大年间(1308—1311),侍明宗子和世㻋于藩邸。后入国子学。延祐三年(1316),随和世
乾隆三十二至三十五年(1767—1770),缅甸木梳王朝屡犯中国边境。清廷命将军明瑞督师征之。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两军大战于蛮结,木梳军大败。旋因木梳军败退中焚毁沿途傣族、掸族村落,清军粮米不继,无法
①见“耶律突吕不”(1327页)。 ②见“耶律海思”(1319页)。
傈僳语音译,意为“贫苦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贫苦农户。约占总农户的80%。一般只占有为数不多的耕地、牲畜、工具。每年除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得通过瓦莫(卖工)等形式来维持生计,承受不同程度的
①清宣宗旻宁年号。1821—1850年,凡30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宣宗旻宁(1413页)。
?—1639清初将领。世居喀尔喀蒙古。姓鄂尔果诺特。天命年间(1616—1626),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元年(1627)正月,授参领。驻守伊兰布哩瑚,数破明军,晋二等轻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