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寺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藏语音译,又译作“岸奔”,意为“财务官”或“度支官”。唐永徽四年(653)已见史载。香雄地区即设有此官。吐蕃政权建立后,曾设“岸奔榼苏户属劫罗末论”,意为“内府理财官”。在吐蕃占领区河陇及新疆部分地区
1626—169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又译阿法克和卓、阿帕克霍加。本名依达雅图勒拉。维吾尔族。喀什噶尔白山派玛木特玉素普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生于哈密。明崇祯十一年(1638),随父往喀什噶
?—947契丹开国初期臣将。早年名徒离骨,字阿鲁隐。契丹族。为肃祖曾孙(一作五世孙),五院部夷离堇(军事首领)敌鲁古子。骁勇而有谋略。太宗天显十一年(936)九月,父南下伐后唐殁于兵,受诏袭父职,并沿
1581—1659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隆务·夸木加之次子。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从曲结仁青三主出家为僧。虔信米拉日巴,长期闭门修行。二十八年(1600),由卓尼曲结桑吉坚参授具足戒。三
元代历朝皇帝即位之始赐给帝师的诏书。元世祖始尊乌思藏高僧八思巴为帝师,嗣后历朝皇帝例尊乌思藏高僧一人为帝师,遂成定制。藏文史籍载元世祖赐帝师之诏为“珍珠诏书”;汉文史籍载每帝即位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
清代准噶尔部派至肃州互市的商队。乾隆十五年(1750),准噶尔部长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为发展与中原地区贸易,派遣宰桑诺落(洛)素伯率领商队至肃州参加定期互市。全队301人,中有准噶尔104人,维吾尔族1
我国自称maη35的“莽人”使用的语言。当地傣族称他们为“岔满”。莽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南课新寨、平河中寨、下寨和雷公打牛等4个村寨,共500人左右。在国外主
地名。即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以南,故名。东接夏河县、碌曲县、南邻玛曲县、玛沁县,西连海南同德、贵南、贵德等县,北界化隆县与循化县。古烧当羌地。西晋永嘉(307—313)初年,吐谷浑入据。唐
1833—1893清末回民起义首领。字旭峰,又名崖三。陕西凤翔府崔家洼人。青年时性纯笃、刚方,处事公道,闻于乡里。同治元年(1862)陕西回民任武等起义,组织回民马队以响应,被推为关中西部(凤翔府)回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一说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