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公稻母
黎语称“麦雄”,意为“五谷灵魂”。解放前黎族合亩地区每年收获时,在平均分配前得先留给亩头部分稻谷,通常是每块田不论大小取割下的稻穗1把至3把不等(盈握为1把,约1公斤)主要供亩头家享用,间亦有接济亩内缺粮户的,群众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来年丰收。原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来一些亩头逐渐将其变为一种剥削手段。
黎语称“麦雄”,意为“五谷灵魂”。解放前黎族合亩地区每年收获时,在平均分配前得先留给亩头部分稻谷,通常是每块田不论大小取割下的稻穗1把至3把不等(盈握为1把,约1公斤)主要供亩头家享用,间亦有接济亩内缺粮户的,群众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来年丰收。原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来一些亩头逐渐将其变为一种剥削手段。
见“札鲁忽赤”(435页)。
清朝管理喀尔喀蒙古的最高长官。雍正(1723—1735)初,为征准噶尔,住彭福为定边左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札布哈朗特),任赛音诺颜部和硕额驸策凌为左副将军,驻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因征准噶尔
蒙古察哈部首领林丹汗居住地之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林丹汗嗣汗位后修建。位于阿巴哈日山阳坡(在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境内的白城)。由内外城组成。外城南北宽500米,东西长980米。内城四面各长25
503—557北魏、西魏、北周大臣。本名如愿。先世为匈奴部落大人,后从云中定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领民酋长库者子。善骑射,有谋略,军中称其为独孤郎。北魏正光(520—525)末,以与贺拔度等同斩
即“完颜宗隽”(1156页)。
见“也松格”(141页)。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
渤海王国置。《辽史·地理志》作沈州。为定理府所辖2州之一。领沈水、安定、保山、能利4县。州治故址无考。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居辽沈州(州治在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
旧时壮族民间传统共耕组织。流行于桂西北、桂西等地。每年春正月至三月间,各村寨的年轻妇女和姑娘们便自动组织起来,自带踏犁和午饭,约定轮流到各家地里干活,直到把每个队员的地犁完为止。自愿结合,不带强迫性质
唐宋时期对来华经商朝贡的外商通称。亦称番商、胡商、贾胡等。15世纪前,阿刺伯各国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当时来华番客以穆斯林商人居多,故往往代称外国穆斯林商人。从宋开宝元年(968)至乾道四年(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