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红山

红山

①吐蕃山名、地名。红山藏文称“玛波日”,唐时特指今布达拉山,因其山色近红,故名。藏文史书《拔协》又称其为“逻娑红山”,松赞干布曾在其上建有小宫室及修道处,是为布达拉山上之最早建筑。据《布顿佛教史》载,赞普赤松德赞时(755—757在位),其地发生多种灾害,“水卷旁塘宫,雷击红山,人疫畜病”,自此红山宫室被毁。在吐蕃奴隶属民起义及云丹与约松王子之争期间,山上之建筑在战乱中进一步被毁。清季修建布达拉宫前,红山古建筑已所剩无几。 ②山名。位于内蒙古赤峰东北英金河畔。海拔665米,面积约四平方公里。山石皆呈红色,故名。原为蒙古翁牛特右旗札萨克游牧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始有移民集居,最初的集镇以红山命名,称乌兰哈达街,为赤峰地名之由来。考古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命名为“红山文化”。

猜你喜欢

  • 梁福

    渤海族遗裔。初仕于辽。及女真阿骨打起兵反辽,于天庆四年(1114)七月,破宁江州城(故址在今吉林省扶余县东石头城子),福被俘。后于来流城受阿骨打召见,奉命招谕辽属渤海人,以壮大抗辽力量。以阿骨打“女真

  • 萧特末

    辽代大臣。字何宁。汉名英。契丹族。史载其为人机辨任气。辽圣宗太平年间,累官安东军节度使,以才能称道。十一年(1031),受召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兴宗时,重熙十年(1041),累迁北院

  • 十五善射

    见“十五善射处”(10页)。

  • 后燕昭文帝

    见“慕容熙”(2439页)。

  • 东征纪行录

    书名。明代张瓒撰。1卷。作者曾于成化十二年(1476)任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参与镇压播州天坝千、湾溪苗民起义。是时,夭坝千53寨及重安江长官司湾溪等地苗民暴动。宣慰使杨辉等与作者亲临播州督理其事。此书

  • 出空格

    见“祝孔革”(1769页)。

  • 乞脱乞迪尔爱脱

    见“切脱恰特尔” (190页)。

  • 陕西丁

    明代哈密头领之一。正统(1436—1449)初,叛离哈密。五年(1440),与捏列骨率兵围哈密,被新迁于把思阔(巴里坤)之忠勇王也先土干(金忠)弟猛哥卜花所败。八年(1443),又助瓦剌也先太师将奄克

  • 池北偶谈

    书名。清王士祯撰。26卷。士祯(1634—1711)字子真,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诗坛领袖,有著作36种270卷。该书为笔记,分谈故4卷、谈献6卷、谈艺9卷、谈异7卷。内容丰富

  • 彭胜祖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武之子。成化(1465—1487)中,以功授两江口长官,随司理事,无印署。成化六年(1470),奉调从征广西断藤峡(即大藤峡)瑶民暴动及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