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突邻部
见“纥突邻部”(945页)。
见“纥突邻部”(945页)。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见“那木罕”(929页)。
即“貊”(2370页)
西域古地名。见《辽史·天祚本纪》。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于1131年从寻思干(今撒马尔罕)至此。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东北克尔米涅。
亦作“蒙格立”,见“乌塔汗”(337页)。
即“张建成”(1180页)。
藏语音译,又作巴藏卜、贝桑波,意为“吉祥贤”。为元代以来藏传佛教中藏族、蒙古族、土族、汉族等高僧于法名之下所系之称号。初,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至乌思藏传授教法,萨斯
古水名。古籍所载弱水甚多。 ①《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北有弱水”;《晋书·四夷传》:肃慎氏“北极弱水”。此弱水南北朝以后史书作难水、那水、诺尼江,皆同音异译。所指诸家所说不一:或说即今黑龙江;有说
金代女真语。“舟”、“船”之意。女真族源于肃慎,该族在汉晋时称挹娄,经常在夏季“乘船寇盗、邻国患之”。按此,此词在女真语中出现当在东汉时期或更早。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察尔图山卫。永乐六年(1408)正月,与秃都河等七卫同时设立。宣德元年(1426)二月,首领撒里本等三人来朝,愿居京自效,命为千户等官。今人考在今吉林省海龙县西察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