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苻洪

苻洪

285—350

十六国时期氐族首领。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西戎首领。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晋书》称其“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时值永嘉之乱,常散家财,召集谋士商讨安危变通之术。西晋永嘉四年(310),被同族推为盟主,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后归附前赵刘曜,拜宁西将军、率义侯。徙居关中高陆(今陕西南陵),进氐王。曜败,退守陇山。东晋咸和八年(333),降后赵石勒,拜冠军将军、泾阳伯。后率氐,羌2万户下陇东,至冯翊郡(治今陕西大荔县),劝石虎徙雍州豪杰及氐羌10多万户于关东,以实京师,被纳,拜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众居枋头(今河南淇县东南)。以战功迁冠军大将军,进封西平郡公、关内领侯将。永和五年(349),助石虎镇压梁犊义军。后进位车骑大将军、略阳公、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牧、领秦州刺史。及石遵即位,受谗遭疑,去都督职,遂降东晋。六年,封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州郡公。改姓苻氏。后被秦、雍二州徙民拥立为主,众至10余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正欲西进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称帝,为石虎旧将、军师将军麻秋毒死。谥惠武帝。

猜你喜欢

  • 处闾近支

    高句骊国官号。亦称“道使”。为诸城行政长官。高句骊国制:王国下辖“大城置※傉萨一,比(唐都督府)都督。诸城置道使,比(唐之州)刺史”(《旧唐书·高丽传》)。其下各有僚佐,分掌曹事。

  • 安家之民

    史书对我国东南部分越人称谓。分布在浙南、闽北一带。据《太平寰宇记》引《临海水土志》:“安家之民,悉依深山架立屋舍于栈格上似楼状。居处、饮食、衣服、被饰与夷州民(台湾高山族先民)相似。”该书还说,三国时

  • 定鼎

    十六国时期丁零所建翟魏政权君主魏天王翟钊年号。391—392年,凡2年。

  • 斡鲁补

    即“完颜宗望”(1157页)。

  • 嗣圣皇帝

    见“耶律德光”(1323 页)。

  • 圣佑庙

    黄帽派喇嘛寺。藏名“吉金铃”。蒙古名“博达夏格松”,意谓“圣仁仁慈之庙”。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北。相传始创于13世纪初。后经六次迁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一说为1886—1890)始

  • 任后

    1120—1170西夏崇宗皇后。※任得敬女。夏大德三年(1137),夏兵取西安,父时任州判,降夏任权知州事,以其献崇宗李乾顺为妃。为人庄重寡言,御下有恩惠,与妃曹氏并居,相得甚欢。四年八月,立为皇后。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 着落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境。正统六年(1441),其族部地方永福寺僧人摄剌藏卜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币等。成化三年(1467),僧人三竹亦来朝,贡马并佛像、铁甲等物,赐之衣服、采缎等。弘

  • 耶律铸

    1221—1285蒙古国及元朝大臣。字成仲。契丹族。中书令※耶律楚材子。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1244),父死,嗣领中书省事。博采历代德政,汇成81章以进。宪宗八年(1258),领侍卫军从汗伐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