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杖鼓

蒙古杖鼓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称蒙古细腰鼓。源于汉、魏时期,宋代陈旸《乐书》载:“杖鼓、腰鼓、汉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类,皆广首纤腹”。敦煌石窟北魏壁画和云岗石窟北魏雕刻中有较多演奏杖鼓的场面。后传至蒙古,元代被纳入蒙古宫廷宴乐队。据《元史·礼乐志》载:“杖鼓,制以木为框,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山西永乐宫壁画元代演奏图中,亦有演奏杖鼓的图像。明代仍在民间和蒙古贵族宫室广泛流行。明后期,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被吸收入寺院,用于佛教活动。清代宫廷卤薄乐和清乐中亦使用杖鼓。演奏时,以皮绳系两端,横挂于腹前,右手以竹木细棍敲击右面鼓,左手以掌拍击左面鼓。亦可竖挂于腹前,两手同时敲击上鼓。因手掌和棍击鼓发出不同音量和节奏,在乐队中产生特殊的效果。

猜你喜欢

  •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

  • 休兰尸逐侯鞮单于

    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屯屠何。※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弟。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伊屠於闾鞮单于死后,嗣单于位。两度上书汉朝请乘北匈奴内乱、饥馑之机发兵讨灭之。次年,率3万骑会同汉

  • 苍海郡

    古地方政区名。一作沧海郡。西汉元朔二年(前127,一作元年),族首领南闾等诣辽东郡,举部臣属汉廷,武帝派彭吴前往其地置郡。辖地即※族分布区,约有今朝鲜南、北江原道,但说

  • 北关

    见“叶赫部”(539页)。

  • 梅式生

    见“晋熙蛮”(1837页)。

  • 若统

    契丹语音译。“福佑”之意。参见“稚鲁”(2368页)。

  • 克尔米

    藏语音译,意为“什么都要做的人”。俗称“家人”,即奴隶。旧时四川阿坝藏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无任何财产,终年在头人家从事繁重的家务和田间劳动,世代为奴,被头人视为私有财产,将其转

  • 吐蕃天子功德布施录

    敦煌佛教文献。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系官员奉命代吐蕃赞普向沙州寺院做功德放布施之文牍。其内容是:“牛年仲春四日,吐蕃天子做功德,经常所献供品是:于沙州寺院布施油灯。于沙州普光寺,四日晚,寺户杨当、

  • 齐天萧后之诬

    见“仁德皇后之诬” (316页)。

  • 附国

    隋唐时青藏高原古部落名。或谓即“bod”及“phyva”之对音。一说为西羌的一支。《隋书·附国传》:“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其辖地约当今四川西部及西藏昌都以东。有民2万余户。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