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南彝志

西南彝志

贵州彝文古籍。彝语原名《哎哺啥呃》,意为《清、浊二气的影形》。为古代彝文文史资料汇编。五十年代初从贵州省大方县陈朝光家中发现,1958年送交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后由贵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将部分译成汉文,改用今名。全书37万余彝文,400多个标题,但未署编撰者及编写年代。相传为古罗甸水西热卧地方(今贵州黔西县境)土目家的一位“慕史”(歌师),根据古代流传下来的彝文资料删削编次而成。从所载内容推测,约成书于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平水西,至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时期。内容包括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彝族古代史、六祖谱牒、部落分布、民族及家支关系、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等各科。认为宇宙的两个根本要素是清、浊二气,二气的变化形成天、地、人。人之初巢居,与鸟兽同处。移居地上后,吃草籽树果,穿兽皮,男不知娶,女不知嫁,知母不知父。彝族祖先因蜀地洪水泛滥入滇,后产生六祖,分徙到川、滇、黔、桂诸地区,与临近各部有交往。记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霜雪、春夏秋冬及12个月的变化,以鼠、牛、猫、兔、龙等十二生肖纪年月日,以五行及干支配置“八卦”方位。亦有原始人体解剖、气血脉络方面的知识,认为“清气三条路”、“浊气三条路”主管人体的气、血、营、卫。并叙及“君施令,臣断事,师祭祖”,忠孝信义,宗法制度,嫡贵庶贱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从游猎向耕牧转化的经济状况。还收录了许多奇异的传说和民间文学,其《歌舞的起源》、《尼能的歌场》、《巧舍的歌场》、《生命气息根源的叙述》等均用五言叙事诗形式和譬喻手法,讲究排比、对偶,歌词生动优美。该书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猜你喜欢

  • 瑚尔喀河

    见“忽汗河”(1487页)。

  • 一百零八塔

    西夏塔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山口黄河西岸。依山势从上至下按奇数排列成12行,第1行1座,2、3行各3座,4、5行各5座,6行以下分别为9、11、13、15、17、19座,总体平面呈三角形。均为喇

  • 阿尔布巴事件

    清代前、后藏地方势力间夺权斗争。康熙六十年(1721),清朝平定侵藏之准噶尔军后,委任后藏康济鼐·索南杰布为首席噶伦,总理政务,阿尔布巴·多吉杰布、隆布鼐·扎西杰布、扎尔鼐·罗追杰布为噶伦,组成政权。

  • 苟颓

    ?—489北魏大臣。代人。鲜卑若干氏。内行长洛拔子。性寡言厚重、严毅清直,武力过人。初为中散。后扈从拓跋焘南征,为前锋都将。以健勇,每战俱身先士卒,赐爵建德男,加宁远大将军。还,迁奏事中散,典凉州作曹

  • 秃答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因居住于秃答水(今黑龙江省萝北县的都鲁河)流域而得名。辽代扼鹰路(向辽贡献海东青等猎鹰的驿路)要冲。穆宗完颜盈歌七年(庚辰年1100),令该部阳为绝鹰路,盈歌又自请讨之,以取宠

  • 必兰阿鲁带

    金大臣。女真族。必兰氏。贞祐(1213—1217)初,累官宁化州刺史。二年,迁同知真定府事,权河北、大名宣抚副使。三年,以保全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功,遥授安武军节度使,改昭义军节度使,充宣抚副使。加授

  • 讷北部

    即“讷北室韦”(920页)。

  • 大燕皇帝

    见“安禄山”(910页)、 “安庆绪”(907页)。

  • 兀者野人吉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

    即“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1047页)。

  • 桑吉益格巴

    唐代吐蕃官名。藏文写作“gsanggi yi ge pa”,意为“机要文书”、“机密书记”。此职见于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伯字1089号卷子,其职有大、中、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