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傣语音译, “西双”意为十二,“版”即千,“”为田,直译“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原名“勐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1570),傣族最大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辖区划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单位:(1)景龙、勐罕; (2)勐遮、景鲁、勐翁;(3)勐笼;(4)勐涽、勐板;(5)景直、勐海、勐阿;(6)景洛、勐满、勐昂、郎妄、勐康;(7)勐腊、勐半;(8)勐岭、勐旺;(9)勐拉、孟往;(10)勐捧、勐润、勐漭;(11)勐乌、乌得;(12)整董、倚邦、易武。每一单位称作一个“版纳”,故称。其地包括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境,北面包括今思茅、普洱、六顺、宁江,东面包括今江城、镇越,南面包括1895年被强行划归法属越南的勐乌和得乌两地。后划定区域时有变更,现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猜你喜欢

  • 丹阳城

    见“白土城”(597页)。

  • 得里

    契丹语称谓。为对一种地方机构的称呼。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是为宫卫下辖的一级组织。然仅辽太祖※弘义宫下有2:述垒北和述垒南,其它宫府不置。又,此语词还作一具体单位

  • 皮火筒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

  • 秃河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源于内蒙古境内虎图山之西麓和克什克腾东北哈尔喀那太山北麓,与古尔图河和阿尔达图河合,西北流,经乌珠穆沁右翼北境,为阿达可池。清代迄今,沿河为克什克腾、乌珠穆沁等旗游牧之

  • 神会

    720—794唐代佛教高僧。原籍西域。后因祖父徙居扶风郡凤翔(今陕西凤翔县),遂称凤翔人。俗姓石。至性悬解,明智内发,大璞不耀。30岁时入蜀,谒无相大师,利根顿悟,深得大师器重。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

  • 桂家

    亦作贵家。南明桂王(永历帝)入缅所遗官族及随从之后裔,明亡后分散于滇西南及木邦一带,逐渐形成桂家集团,经百余年繁衍生息,至清乾隆时(1736—1795)势力强盛,在其首领宫里雁统领下,于木邦开办※波龙

  • 蒙古畏兀字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 目肘

    独龙语音译。傈僳语称“窝叉”,意为“人骨钱”或“尸骨钱粮”。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畜奴主对贡山独龙族一种勒索手段。19世纪以来,傈僳族畜奴主经常越过高黎贡山虏掠独龙族人民为奴,曾多次遭到独龙族奋起反抗,但

  • 达喜穆鲁卫

    见“塔鲁木卫”(2162页)。

  • 放工

    解放前云南沧源佤族地区富裕户对贫困户的一种剥削方式。一般在农忙季节进行。按习惯规定谁家临时需要劳动力,可以拿些钱交给村寨头人作为寨公用,然后头人负责召集每户派一个工为其劳动一天,他只需再给劳动者准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