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突厥汗国

西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始祖※室点密,为突厥汗国创建者伊利可汗※土门之弟,约北周天和二年(567),灭哒,自立为西面可汗,游牧于乌孙故地(今伊犁河流域),原为突厥汗国的一个分封国。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其子※达头可汗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二部分。五年(585),东突厥沙钵略可汗臣于隋,达头遂称雄西域,但内哄不绝,诸部时起反抗。至达头孙※射匮可汗,于大业六年(610)遣使臣隋,请和亲。在隋支持下,击败政敌,统一诸部,成为西突厥唯一大可汗,建牙龟兹北之三弥山(南廷,冬都),玉门以西诸族国多役属之。唐武德三年(620,或作二年),其弟※统叶护可汗嗣位,移牙石国北之千泉,势盛。贞观二年(628),统叶护可汗为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为屈利俟毗可汗,部内不服,汗国分为二大政治势力,一为莫贺咄统治的东厢五咄陆部,一为统叶护子※肆叶护统治的西厢五弩失毕部。十二年(638,一作十一年),五弩失毕部首领欲谷设拥众自立为汗,称乙毗咄陆可汗,与肆叶护可汗之侄咥利失可汗并立,双方以伊列水(今伊犁河)为界,分成南庭与北庭。河之东属乙毗咄陆可汗,建牙镞曷山(今吉尔吉斯山),谓北庭,统天山以南高昌地区;河之西属咥利失可汗,建牙虽合水(即碎叶川,今楚河)北,谓南庭,龟兹、鄯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等,皆归其节制。南庭与唐保持和好关系。北庭恃势众与唐为敌。唐太宗扶持阿史那贺鲁,于二十三年(649),命为瑶池都督府都督,授左骁卫大将军。永徽二年(651),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于双河及千泉,统咄陆、弩失毕十姓,成为西突厥汗国统治者。并于同年起兵反唐。显庆二年(657),遭苏定方、阿史那弥射所率唐军夹击,贺鲁父子兵败被擒,西突厥汗国亡。唐以五咄陆部旧地,置昆陵都护府,任命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于五弩失毕部旧地,置濛池都护府,任命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

附:西突厥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玛木特呼里

    清代东布鲁特(前柯尔克孜族)首领。又译玛穆特呼里、玛木克呼里。初驻牧于格根噶尔奇拉、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伊塞克湖)一带。后为避准噶尔侵掠,西迁寓居安集延(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安集延)。乾隆二十年(1

  • 韩色力麦

    ?—1781清初回民起义女首领。又作色力麦、赛力麦。回族。哲赫林耶派创始人马明心义女。乾隆四十六年(1871),参加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回等族人民反清起义。与苏四十三、韩二个等被推为总指挥。率众占据河

  • 右选

    见“武散官”(1288页)。

  • 杨羌奴

    见“杨保宗”(976页)。

  • 都匀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代以前称都云,五代楚时置州,元置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安抚司。二十九年(1396)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永乐(1403—1424)时,改隶贵州。弘治七年(1494)置

  • 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一作图什业图汗部。以汗号得名。喀尔喀初无汗号,自成吉思汗十八世孙阿巴岱赴唐古特(西藏)谒达赖喇嘛,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称汗,至其孙衮布始称土谢图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

  • 丹津旺溥

    清代四川麻书土司。藏族。乾隆(1736—1795)中,麻书、孔撒两土司争产构衅,以年幼势弱,逃往瞻对,被其叔喇嘛群赞藏匿里,请求清军援助。清廷因麻书为受印土司,不便被孔撒兼并,令四川总督前往开导,经剖

  • 蒲陶

    即葡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西域。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始移栽于中国内地。

  • 腹心部

    契丹开国时皇帝所拥核心军事力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置。为※皮室军的前身。《辽史·耶律曷鲁传》称:建军初期,“时制度未讲,国用未充,扈从未行;而诸弟剌葛等往往觊非望。太祖宫行营始置腹心部,选诸部豪健二千

  • 地方民族主义

    亦称“狭隘民族主义”。是一种与大民族主义相对的,以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在多民族国家内,地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片面强调和夸大本民族的优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