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

西藏

地名。即今西藏自治区所辖之行政区。唐为吐蕃地。元朝纳入中国版图,在行政上直隶元中央。“乃郡县土蕃地”,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其中之一为乌思(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整个地带。明承元制,称乌斯藏和俄力思,设乌思藏及朵甘二都指挥使司,清沿之。顺治时(1644—1661)称卫藏,又称图白忒(土伯特)、唐古忒。康熙二年(1663)官方文献始用西藏一名,并明确其地区范围,不包括甘、青、川、滇等藏区。官方行文中,有时仍用卫藏之别称。以冈巴拉山为界,以布达拉为中心的地区称前藏,又曰卫;以扎什伦布为中心的地区为后藏,又曰藏。统名曰卫藏。雍正三年(1725),由四川提督奉命勘界,于巴塘、江卡,即今西藏芒康之间的宁静山(藏名邦木拉)上树碑,定为川藏分界地(民国时曾一度以金沙江为界);后又勘定西藏与青海、云南之分界和行政区划。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将昌都地区并入,并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9年平息由原西藏地方政府反动上层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并进行民主改革。1965年9月建立西藏自治区。现辖1个地级市、7个地区、77个县(1984年)。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向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有唐古拉、昆伦、冈底斯等山。南以喜玛拉雅山为最长、最高,珠穆郎玛峰即位于其间。境内有藏北高原的牧区,又有藏南谷地的农区。雅鲁藏布江贯穿全境东西,有阿里的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等,澜沧江、怒江、金沙江流域是理想的开发区。境内有纳木措等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牧业盛产牦牛、藏北羊,农区以青稞、小麦、园根为主。矿产及药材极丰。现有川藏、青藏、新藏及滇藏公路,可四通八达,又修通中国与尼泊尔间的藏尼公路。有北京至拉萨、西安至拉萨等航线,贡噶机场扩建后,可通世界大型喷气飞机。解放后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新的开放型工业体系及经济体系。邮电、医疗等事业也迅速发展。古寺、旧宫、文物单位都得到保护和维修。大昭、小昭、桑耶等名寺都不断修缮,成为藏民朝佛圣地。西藏四大寺的宗教活动也得到国家的尊重、保护和扶持,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唐蕃会盟碑、藏王墓等都得到修缮。藏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传大招、活佛转世、朝佛、转山朝圣、朝湖、藏历年、雪顿节等,均得到国家的保护。藏族人口解放前一向停留在1百万左右,现已达4593330人(1990年)。境内珞巴族、门巴族、夏尔巴人及僜人等,也同样得到巨大发展。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正迅速成长,与世界许多国家文化界有密切交流,多次召开藏学会议,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藏学会议,传播藏族的民族文化,为我国藏学事业赢得荣誉。

猜你喜欢

  • 马文义

    ?—1871清代撒拉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首领。又名马尕三。巴燕戎格厅昂思多庄(今青海化隆县昂思多乡)人。撒拉族,一说回族。阿訇出身,人称“哈三阿訇”。原为西宁镇总兵马本源部下。咸丰十年(1860),率

  • 车盖鲜卑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

  • 姜映芳

    1833—1862清咸同年间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姜应芳。贵州天柱县织云乡坌溪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因无力缴纳皇粮入狱,迫害致死。祖父和母亲亦因无力偿还地主债务,惨遭毒打身亡。故自幼对官吏

  • 顺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七年(1320),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由安王降封。

  • 奥德玛发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吉星神”或“三星神”。又称“乌什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崇敬它,仅次于天神。神偶以木制,为1大2小的3个木偶。大的高不足1尺(一说约1尺半

  • 拉新河卫

    见“纳速卫”(1270页)。

  • 所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蒐里卫,并说清代有蒐里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

  • 李善庆

    金朝官员。渤海族遗裔。天辅元年(1117)春,宋派马政为使通金,相约夹攻辽,被遣为报宋使,赉国书及礼物,于次年正月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宋臣蔡京、童贯,得知夹攻辽取燕地之意。居10余日,宋复遣赵有

  • 蠕蠕

    见“柔然”(1779页)。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书名。张大(字小云)辑。光绪十九年(1893)成书。25卷。分定浙志功、靖腆志威、平蕃志伐、迎銮志恩、分注志谟、科第志例、筹海志防、守营志烈、经制志政、驭禄志储、建牙志盛、祠宇志典、孝烈志节、撰述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