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王臣记

西藏王臣记

书名。全名直译为《西藏史春之女王歌》,藏族又简称《五世达赖史》。1957年以《西藏王臣记》译名排印此书藏文版,国内藏学界多通用此名。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著。成书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系应和硕特蒙古※固始汗之请而著。写于拉萨哲蚌寺之甘丹颇昌宫。由阿旺格勒缮写成书。初为木刻版,梵夹叶式装帧,以拉萨版行世。1957年北京民族出版社以铅印重排。20世纪40年代刘立千以《续藏史鉴》节译补注本问世,1983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郭和卿汉译本全文。作者因特殊的优越地位,并博览群书及档案资料,故该书以史料翔实而著称于世,为国内外藏学界广泛引用。本书是一部通史,上迄世界形成、印度释迦佛生平、藏族人种起源、唐代吐蕃王朝,下至清康熙末叶止。全书前半部以吐蕃史为主,后半部则主要记元明清时西藏地方史,尤以萨迦、帕竹、蔡巴、江孜、羊卓、止贡等10余个地方派系史最为珍贵,以萨迦、帕竹两个地方势力历史最详。其中称颂及肯定萨迦派代表西藏僧俗官民归顺蒙古(元朝)的正确抉择,对元明之际掌管西藏地方的帕竹派,详载其接受中央政权所封大司徒、阐化王、万户长的职官,并通过其请求元廷裁决萨迦、蔡巴同帕竹之争,表明元明时中央对西藏统治的法律职能。本书缺点藻词太多,行文过于追求华丽,以致增加阅读难度。

猜你喜欢

  • 乌武僚

    唐代南平诸僚之一。分布在今四川重庆东南,南川一带。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渠帅宁氏,后移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境内。俗同※南平僚。今壮族与之有渊源关系。

  • 保寺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首领乜埋己,附属于党项拓跋部李继迁。宋雍熙二年(985)五月,与该地之保杏族在开光谷西杏子坪同被宋军击败,乜埋己与部众800余人被杀,俘300余人,获牛、羊、

  • 恩华

    ?—1854清朝宗室、大臣。镶蓝旗人。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道光十三年(1833),封三等辅国将军,授散秩大臣。三十年(1850),累官兵部左侍郎,镶红旗总族长,经筵讲官。咸丰三年(1853)正月,署吉

  • 达布隆

    德昂语音译,亦作达朴隆,意为“伙头”。旧时云南德昂族村寨中办理公共事务者。初由群众公选产生,若办事不公,群众有权罢免。至近代多数已世袭,或由当地土司直接任免。与※达基格共同协助※达吉岗处理村寨事务,诸

  • 札合敢不

    蒙古诸部统一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札阿绀孛、札哈坚普。克烈部部长※忽儿札胡思杯禄罕子,※王罕弟。原名怯列亦歹。幼年为西夏所掳,久居其地,因为人机敏,颇受重用,赐名“札合敢不”。一说为唐兀语“赞普”的异

  • 土俗书

    参见“方块壮字”(390页)。

  • 凉山彝族等级制度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制度。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按血统和身份贵贱分为5个等级。其中兹目(包括封建王朝任命的土司、土目、土舍)、诺伙二者为统治等级,通称“黑骨彝”或“黑骨头”;曲诺、阿加(又称安家奴或安家

  • 真兴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9—425年,凡7年。

  • 拉萨僧人反洋教斗争

    18世纪40年代,卡普清教会传教士在拉萨建成教堂和僧舍后,在四噶伦(西藏总理政务官员)之一颇罗鼐支持下,开始传教活动。部分僧人认为容忍此事,不久基督教将取代藏传佛教,遂利用藏民基督教徒拒绝达赖喇嘛摸顶

  • 普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和《元经世大典图》。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不剌。《常德西使记》作孛罗城。《元史·耶律希亮传》:中统三年(1262),希亮曾两次至不剌城。《明史》作怕剌。古城遗址在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