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道堂

西道堂

伊斯兰教派之一。清末民初由回族人※马启西(1865—1914)创立于甘肃临潭旧城。因以《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性理》、《天方典礼》等“汉克塔布”(即用汉文写的经典),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故人称“汉学派”。该派有道堂、教主。教主有无上权威,虽非世袭,但职位基本上由马、丁、敏三大家族所支配。主要宗教活动除“五功”外,还重视“圣纪”和教主的忌日,教徒共同生活,从事集体生产,经营商业、农业、林业、牧业。费用由道堂供应。因此,在解放前回民加入者较多,达千余户。该派经营天兴隆、天兴永等10个商号,下设分号,分布在新疆、西藏、四川、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有13个农场、9个林场、3个牧场。资财甚富。对教徒控制甚严,规定“入堂教民,须献出其生命及财产之所有,而一切工作、生活、教育、婚丧、馈养等概由道堂为之支配”。重视教育,要求学龄儿童均应入学,办有启西小学、启西女小,毕业后送中学,甚至大学深造。曾受到阁的木(老教)和花寺、北庄等门宦教派之反对,曾遭到马安良,马廷贤等人抢掠和屠杀。为此,该派教主曾一度投靠白崇禧、马步芳等人,以取得生存。

猜你喜欢

  • 钟金

    即“钟根”(1666页)。

  • 宗社党

    清末朝廷内部分满族贵族组成的党派名称。宣统末年(1911)至民国元年(1912),以皇族肃亲王善耆、载涛、载洵、载泽、溥伟,以及毓朗、铁良、良弼等人为首筹备成立。宗旨是反对共和、反对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

  • 坵塘关

    关隘名。云南丽江军民土知府设,在丽江、鹤庆山界上,目的是“以严出入”。没有土司的允许,远来者到此必止,不得擅行,朝廷派来的“通安诸州守”也只能驻在省中,即使“诏命”到来,土司也只到关口迎接。

  • 李樾

    约1790—1850清嘉庆道光年间纳西族官员。字果亭。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博学,善诗文,工书法。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出任山东定陶等县知县。有政

  • 伯玉

    见“耶律合柱”(1310页)。

  • 戊己校尉城

    见“高昌故城”(1918页)。

  • 鄂尔吞

    见“鄂伦春族”(2052页)。

  • 威州龙蒲暴动

    羌民反清斗争。顺治十二年(1655),威州附近龙溪、蒲溪等寨羌民配合张献忠起义军余部举行暴动,“攻城掘冢,势甚猖獗。”四川总督李国英令行威茂监军道佥事程翔凤、松潘镇总兵王道明等,分六路出兵,将暴动镇压

  • 欢台吉

    即“鸿台吉”(2117页)。

  • 丁鹤年集

    书名。一名《丁孝子集》。元末明初回回人※丁鹤年(1335—1424)撰。今集存诗三百余首,多忧国忧民之作。其风格清隽流丽,富于情感,多怀亲之情,故有“忠孝诗人”之称。曾在明永乐(1403-14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