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诺曷钵

诺曷钵

?—688

唐代吐谷浑可汗。又作诺贺钵、诺遏钵、诺褐拔等。慕容氏。※慕容顺子。初受封燕王。唐贞观九年(635),父为臣下所杀后,嗣立。因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获唐兵部尚书侯君集兵援,始平乱。次年,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赴长安入侍,受唐封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勤(勒)豆可汗。同年十二月,亲到长安朝觐,并请婚。十二年(638),因唐允其请婚,而拒吐蕃请婚,为吐蕃所怨,遭吐蕃攻,遁走青海之北。十三年,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许之,并于次年遣淮阳王道明送公主至吐谷浑。自此双方修好,屡遣使至唐朝贡。十五年,以所部丞相宣王专权,谋袭击公主,劫其奔吐蕃,惧,逃鄯善城,后获唐鄯州刺史及所部威信王援,败宣王,乱平。二十三年(649),太宗卒,刻其石像列昭陵前,后受高宗封为驸马都尉。永徽三年(652),弘化公主入朝,为其长子慕容忠请婚,高宗以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金城县主许之。龙朔三年(663),因罪臣素和贵投奔吐蕃,尽告国中虚实,遂遭吐蕃进攻,兵败,率王室及部众数千帐弃国逃唐凉州(今甘肃武威)。乾封元年(666),受唐封青海王。咸亨元年(670),唐遣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伐吐蕃失败,吐谷浑王依唐复国未遂。三年,为吐蕃所逼,由凉州徙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南,再徙灵州(今宁夏灵武南)。唐于其地置安乐州后,任刺史。

猜你喜欢

  • 苟赤

    元代蒙古官名。蒙古语“格兀”(又作“格温”,即“苟”),意为“牝马”、“赤”意为“司事人”。即放牧牝马及掌管牝马群者。蒙古俗:牝马与马驹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湩酪。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玉你

  • 沙州卫

    ①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永乐二年(1404)置。在嘉峪关西。秦及汉初为月氏、匈奴地。武帝时辟为敦煌郡,后魏称沙州,唐因之,后没于吐蕃,宋入于西夏,元为沙州路。东接赤斤蒙古卫,南抵安定卫,西、北界哈密卫。

  • 迪化辛亥革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2月爆发于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迪化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到迪化和伊犁

  • 呼必赉

    见“忽必烈”(1487页)。

  • 明绪

    ?—186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诺洛氏。由翻译生员捐纳笔帖式,历官刑部员外郎、甘肃布政使、署陕西按察使、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等。咸丰十一年(1861),奉命与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赴塔尔巴哈台,同沙俄

  • 沙俄侵略呼伦贝尔

    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军队入侵呼伦贝尔。俄国政府以保护俄国人的利益和护路为借口,调动17万余名陆军入侵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7月30日占领呼伦贝尔城(今海拉尔)。二十七年,将其东清铁路护路队扩

  • 暗普

    元朝大臣。元代河西(西夏)人。释教江南(一作江淮)总摄※杨琏真加子。得宠信,受封为宣政院使,掌管吐蕃地方军政事务。至元二十八年(1291),父坐右丞相桑哥之党获罪。三十年(1293)二月,免宣政院使职

  • 社长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职事人员。见“社制”(1171页)。

  • 地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亦称“跳神”。流传于贵州花溪、安顺、长顺、平坝、清镇、紫云等地布依族、汉族民间。相传明洪武(1368—1398)初年,随明将傅友德(?—1394)南征的士兵因思念故乡而创造此戏种。

  • 乌勒文

    原始的挖掘工具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乌乐文”。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过去鄂伦春人以游猎为生,辅以捕渔和采集。此工具以木为之,长约1米,直径3公分,将细头削成扁尖形,用以挖掘块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