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四川藏族土司名。清雍正七年(1729),六藏图都喇嘛归清,清廷准其承袭明时木里安抚使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木里(今木里藏族自治县)。嘉庆至道光间(1
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瑶民起义。桂北广大瑶民因不堪忍受国民党官僚及土豪的残酷压迫剥削,以凤福山,梁云台等人为首,于1933年春节前后,在全县桐木江、秀岩等地通过宗教迷信的“打醮”活动为名,号召群众毁掉农具
即“大辽水”(81页)。
吐蕃官名。藏文写作“lo tsaba”,有两种含义:在佛教界指专译佛经的“译师”;在官场指专管翻译或译写往来文函之职,或称作“译人”、“通事”。后世又称之为“舌人”(担任口译工作者)。
?—前56汉代匈奴单于。原任都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受屠耆单于命与右奥鞬王各率兵2万驻屯东方,防备呼韩邪单于。闻屠耆擅杀右贤王父子,匈奴内讧,乘机自立为单于,与屠耆、呼韩邪、呼揭、车犁形成五单于
见“敌烈部”(1882页)。
见“巴岳特”(410页)。
见“考郎兀卫”(686页)。
见“龙骨河”(497页)。
赫哲族旧时向死者灵魂告别的一种丧葬仪式。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民间认为,人死灵魂不死,故在死者葬后,男人第七天,女人第九天的晚间,迎接死者的灵魂回家,向其告别,亲友也来向死者敬酒。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