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载瓦语

载瓦语

我国云南省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陇川、瑞丽、盈江、梁河等县,少数散居在怒江、保山、临沧、思茅等地。使用人口7万左右。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以潞西县西山地区龙准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1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部位的音。无复辅音,但有带腭化加双唇音和舌根音共7个。有10个单元音,分松紧两套,各5个。复元音只有前响的,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节尾辅音有p、t、k、m、n、、?。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如彝语支语言大。有弱化音节,不如景颇语那样丰富。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残存的屈折形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助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1类。名词加后加成分表示双数和多数的语法意义。有阴阳性词,但使用不普遍。亲属称谓有表示阴阳性的词头。量词较丰富,数词或量词都不单独作句子成分,结合使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宾格,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远指代词有指高、指低、指平面的区别。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体,分一般体、即行体、将行体、已行体4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示。动词有表示命令和祈求的语尾助词。动词还有使动语法范畴,用动词词根辅音的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松紧元音交替等手段表达。除了屈折形式外,还可用分析形式,即在动词前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是在形容词词根前加重叠的藻饰成分,这在藏缅语中较为少见。结构助词较丰富,有指明主语(或主动者)、宾语、定语、状语的各类助词,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词后,但带领属结构助词的形容词可在中心词前。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按一定方式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有联合、修饰、主谓、宾动、补充等。派生词占有一定比例,用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构成。四音联绵词很丰富,有叠音、双声、叠韵、谐韵等多种形式。借词主要来源于景颇语和汉语,也有一定数量傣语和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王承美

    ?—1012宋朝边将,丰州党项族藏才部首领。父事契丹。宋开宝二年(969)随父归附宋朝,授丰州牙内指挥使。四年,父卒,改天德军蕃汉都指挥使,知州事。五年(972),移丰州刺史。太平兴国七年(982),

  • 龙州军民千户所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官署名。参见“松潘等处安抚司”(1298页)。

  • 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

  • 达尔扎策凌

    ?—1750清代西藏地方贵族。藏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驻守阿里官员朱尔默特策布登卒后,由其父奏准令其驻防阿里克地方,管辖该地官兵。因无官职,不足以弹压,经驻藏大臣奏准

  • 奕誴

    ?—1889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东阁主人,宣宗※曼宁第五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袭惇郡王。咸丰五年(1855),降贝勒。六年,复封郡王。十年(1860),晋惇亲王。卒,谥勤。著有《东园

  • 乌古邻

    ①见“耶律何鲁扫古”(1329页)。②见“萧陶隗”(1998页)。

  • 大翁

    契丹外戚族帐名。《契丹国志·族姓原始》称:“番法,王族惟以后族通婚。”后族在契丹统治集团中具特殊重要地位。据《辽史·外戚表》:“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已。”“拔里二房,……乙室

  • 咬丁

    见“麻达”(2097页)。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洛锥嘉措”(1245页)。

  •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