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吉

鄂吉

亦称“乌吉乌纲”。景颇语音译,意为“拉牛”。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因某一纠纷引起的家族与家族、村寨与村寨及至“山官”辖区之间的武装抢牛事件的泛称。汉称“拉事”。大多因人命、杀伤牲畜、盗窃及债务与婚姻纠纷等等而起。受损害一方为了进行报复,有时故意扩大事态,在征得头人的同意和支持的情况下,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通过武力夺取对方的耕牛(因为牛在景颇族社会中视为财富的象征),不局限于肇事者,到达对方村寨见牛就拉,带有原始复仇性质。事后双方头人通常出面谈判,若破裂,互相间形成你抢我夺,积怨越来越深,经常处于戒备状态,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极大破坏。

猜你喜欢

  • 翁牛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中部。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老哈河南岸。东界翁牛特左翼旗,西界围场,南界喀喇沁右翼旗,北界克什克腾旗。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兀良哈卫外藩。至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后裔巴

  • 宇文震

    ?—550北周宗室。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弥俄突。周文帝※字文泰子。幼而敏达。年10岁,诵孝经、论语、毛诗。后与明帝宇文毓俱从师卢诞,学礼记、尚书。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封武邑公,邑2

  • 赛特里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色依得里尔伯克、色依德尔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巡察街道园林、果木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朵郎吉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 鸠僚

    亦称“鸠民”。僚人的一支。汉晋时分布滇西及牁古、益州二郡间的兴古郡(今云南东南之文山、红河两自治州一带)。出自古代百越族系之一支,发展为壮侗语族诸民族,与今仡佬族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博克图山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库图勒乌苏接车臣汗旗界,南至巴彦温都尔接本部左翼右旗界,北至得勒山接本部中后旗及中末次旗界。有佐领半个。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四十年(1

  • 侗水语支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语和莫语。使用人口180多万。侗水语支内部同源词的比例数达60%~70%;本

  • 客儿木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客列木臣。蒙古语意为“捕青鼠者”,以其地盛产青鼠,居民以猎取青鼠为业,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

  • 青海土人

    土族的史称。“土”非“土著”之意,系民族称呼,源于吐谷浑之“吐”。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被称为“退浑”、“吐浑”、“浑”,盖语急而然。《宋史》和《辽史》称作吐浑。“浑”蒙古语音译,意为人,故元时称为土人

  • 落兀

    见“移剌成”(20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