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垒扎拉图之战
清军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一年(1756)冬,噶勒藏多尔济、辉特台吉巴雅尔、噶勒杂特宰桑哈萨克锡喇等变乱,杀都统和起。清将军兆惠率兵500往征。自伊犁、济尔噶朗图转战至鄂垒扎拉图(今新疆精河县境内),突与塔本集赛宰桑达什策凌等遇。清军乘夜出击,歼敌千余人。噶勒藏多尔济及其侄扎那噶尔布闻,合兵邀击清军归路。清军结营固守,殊死战。侍卫图伦楚率援兵至,并力夹击,围解。
清军与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一年(1756)冬,噶勒藏多尔济、辉特台吉巴雅尔、噶勒杂特宰桑哈萨克锡喇等变乱,杀都统和起。清将军兆惠率兵500往征。自伊犁、济尔噶朗图转战至鄂垒扎拉图(今新疆精河县境内),突与塔本集赛宰桑达什策凌等遇。清军乘夜出击,歼敌千余人。噶勒藏多尔济及其侄扎那噶尔布闻,合兵邀击清军归路。清军结营固守,殊死战。侍卫图伦楚率援兵至,并力夹击,围解。
中国古代北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见“拂涅部”(1375页)。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中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的官名。一译作丁卢。如史载宋庆历五年(1045)闰五月,西夏派遣使臣鼎罗威明叶云等赴宋朝谢册名。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黑”。《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黑色者为珂罗便,故有珂罗啜。”突厥文“黑”为qara,珂罗即qa
?—1757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又作策凌蒙克。绰罗斯氏。达赖台什弟保伊勒登孙,汗※车凌从叔父。乾隆十八年(1753),为避准噶尔乱,与车凌、车凌乌巴什率众3千余户内附,受厚遇。获赏羊3千。次年入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
阿拉伯语Sayyid音译,原为穆罕默德后裔,即圣裔的专称。十五世纪时已有人作为名字的一部分,如《拉失德史》作者的叔父,即名※赛亦德·马黑麻。
黎语称“麦雄”,意为“五谷灵魂”。解放前黎族合亩地区每年收获时,在平均分配前得先留给亩头部分稻谷,通常是每块田不论大小取割下的稻穗1把至3把不等(盈握为1把,约1公斤)主要供亩头家享用,间亦有接济亩内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藏语音译。意“草产”。指旧时西藏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划给各户※差巴使用且承担一定支差义务的天然草场。面积大小不等。由政府派人会同当地头人勘察划分,并登记造册,规定各户相应的支差义务。在各户草场间立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