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采桑之役

采桑之役

春秋时期晋国和白狄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白狄居牧于陕北和晋西北一带,晋献公为“启土”,以武力驱逐狄人。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晋将里克率兵侵入狄地采桑(今山西吉县),击败狄师,狄人被迫退走。因狄人势力尚盛,晋军亦不敢追击。翌年,狄人整军伐晋,战于啮桑(《史记》认为即采桑),报采桑失败之仇。晋、狄战争的结果,狄人向东迁徙,进入华北平原,并与温、卫、郑等诸侯国发生冲突。

猜你喜欢

  • 迈来迪

    元明宗和世㻋妃。哈剌鲁氏。※阿儿思兰汗后裔,帖木迭儿之女。仁宗延祐三年(1316),周王和世㻋举兵失败,西行,过其地,纳为妃。七年(1320),生子妥懽贴睦尔(顺帝)。顺帝

  • 磋迈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符二年(1099)四月,西夏派遣宋朝的使臣中有磋迈喀结桑。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答度台吉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 布饶克

    亦作巴饶克、巴敖克。佤语音译,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居住在云南耿马、双江、沧源和澜沧等县的佤族自称。大多居于山区,很早就以农业为主,解放前已进入封建社会,是佤族中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一部分。参见“佤族”

  • 福全

    ?—1703清朝亲王。清世祖※福临次子。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十一年(1672)十二月,疏辞,获允。二十二年(1683),扈从太皇太后幸五台,至长城岭而还。二十九年(1690),以

  • 耶律吴十

    ?—1139辽末投金将领。契丹族。东京(今辽宁辽阳)人。辽亡前夕,于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五月投金,随金将完颜蒲家奴兵招谕辽兵,获辽留守迪越,并降群牧官木卢瓦。天辅六年(1122),从金太祖追辽天

  • 胡德济

    ?—1370明初将领。字世美。回族,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胡大海之养子。从大海投朱元璋反元,勇敢善战。元至正十八年(1358),从攻婺州(今浙江金华县),奉命迎战东师于梅花门,大败元军。又与大海配合破

  • 珂罗啜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黑”。《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黑色者为珂罗便,故有珂罗啜。”突厥文“黑”为qara,珂罗即qa

  • 旗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 茂英充

    怒语音译,意为“从天上降下来的人”。怒族传说中的女始祖。云南省碧江县怒族都流传说他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女祖先,后来这位女始祖与虎、蜂、蛇、麂子、马鹿等交配,子孙不断繁衍,形成虎氏族、蜂氏族、蛇氏族、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