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

?—1042

西夏开国重臣。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建议元昊根据西夏“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要“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以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大庆元年(1036)秉承元昊旨意创造蕃书(西夏文),成12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复。群臣上表称颂,元昊下令改元,尊蕃书为国字,颁行境内以纪事。后流传使用400余年。元昊称帝时,与大臣杨守素实为谋主。正式立国后,主政事,官为没宁令(即天大王)。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蕃学,又主其事,译《孝经》、 《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以蕃文书写,教授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量授官职。各州也设置蕃学,培养人才。死后,元昊为之厚葬,赠富平侯。天盛十四年(1162,一说十六年)夏仁宗为表彰其制蕃字功,追赠为广惠王。在西夏人歌颂他的赞美诗中,被称为“天上文星”,有3700弟子。

猜你喜欢

  • 扎萨克图图们汗

    见“图们汗”(1435页)。

  • 喀尔喀吉鲁姆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 和林格尔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

  • 芦笙调

    苗族芦笙曲调。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每种又分若干调。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鲜明。广西融水、云南昭通等地舞曲曲调最为丰富多采。代歌曲调婉转柔和,以黔东南地区曲调最多。

  • 段归仁

    即“苴仁”(1333页)。

  • 圣多明哥城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占我国台湾时所建据点。1628年,西班牙殖民当局为争夺亚洲商业利益,出兵侵占我国台湾西北部沪尾(淡水)后所构筑,目的是扩大对台湾本岛的侵略活动,因遭附近高山族人的顽强抵抗,西班牙侵略

  • 阿里麻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史·世祖纪》、《常德西使记》等作阿力麻里,《世祖纪》又作野里麻里。《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西游录》作阿里马。明《西域番国志》作阿力马力。遗址为今新疆霍城县

  • 桄榔面

    壮族地区特产食品。亦称桄榔粉。产于广西南部龙州凭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终年无霜雪地带。出自桄榔树(亦称砂糖椰子)。制法:春夏间,把树干砍倒,剥皮,取其髓心,切成碎片,捣成粉末,装入布袋,放在水缸

  • 社师

    清代在台湾高山族社学中任教老师。康熙朝统一台湾后,不断倡导在高山族村社办学,鼓励高山族子弟入学读书,专门聘请一些“通番语”、“熟文理”的汉人任教,教学内容多为四书五经等古籍,向高山族儿童贯输儒家思想。

  • 窦荣定

    530—586北周、隋大臣。一说为鲜卑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一说本为扶风平陵人,其先避难代地,赐姓纥豆陵氏。北周太仆窦善子。善骑射。初为魏文帝千牛备身。宇文泰见而奇之,授平东将军,赐爵宜君县子。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