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错那门巴语

错那门巴语

我国门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布区及其以南的门达旺地区,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4万左右。错那门巴语有南北两个方言,使用南部方言的自称“门巴”,使用北部方言的自称“不着米巴”。两个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定差别。错那县麻玛门巴语的语音特点是,单辅音有37个,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清送气、浊3套,塞音有双唇、舌尖中、舌面中、舌根、喉5套。有以—l、—r为后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0个。有9个单元音韵母各分长短,共18个单元音韵母。有4个复元音,以前响为主。有9个辅音韵尾,除—s韵尾只和i元音相拼使用频率不高外,其余韵尾都能和大部分元音结合。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明显。语法特点是,有形态标记,但不丰富,虚词、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有表示指小的名词词尾。数词为20进位制。1至19为基数词,20以上为合成数词,90的构成方式为4个20加10,401的构成方式是20个20加1,千以上数目用藏语借词。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表示事物或行为动作的数量,量词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无双数,第一人称多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有领格和施动格,用人称代词韵母的屈折变化表达。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复数。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已行3种,用后加成分和助词表示。态分自动和使动,用辅音、元音、声调交替及加后加成分等方式表达。式有陈述、命令、祈求、疑问、否定5种。形容词有级语法范畴,分普通、比较、最高3个级,用加不同的后加成分表达。结构助词有领属、施动、受动、工具、比较、处所、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是多音的单纯词较少,主要由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约占词汇总数的30%以上,有构词词头和词尾,其中词尾较能产。复合词的结合关系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等4种。重叠构词、四音联绵构词也均有一定活力。

猜你喜欢

  • 阿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都兀赤”、“阿都兀臣”。《元朝秘史》释为“放马的”,《华夷译语》解为“牧马人”,即司牧马。蒙古族素以游牧为业,故早在蒙古建国前,就有专职的牧马人。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

  • 萨玛尔达嘎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旧葬俗之一。主要流行于阿拉善一带。蒙古语,意谓“坐棺”。凡地位较高台吉逝世,须以棺收殓,使坐其中,施行火葬。尸体焚化后,检其骨灰,用布包好,或以瓦罐盛之,存放于定远营内南北2寺,或择

  • 噶·伊西达吉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

  • 清饶四朗

    清代西藏第穆寺高僧。藏族。掌办商上事务第穆呼图克图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不合,被害。清朝革除十三世达赖名号后,他偕同布赉绷寺(哲蚌寺)洛岭扎仓喇嘛察阿甲养摄尔扎、工康洛桑登周等人联名为第穆呼图克图鸣

  • 圣武记

    书名。清魏源撰。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并刊行。二十四年(1844)、二十六年(1846)重订。14卷。前十卷为纪事本末体。卷一:开国龙兴记一、二、三、四、五;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下;卷三:国

  • 达旺搭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三十二措(定)的头人共同组成。决议涉及整个门隅地区利害关系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使之统一认识,协调行动。

  • 康待宾

    ?—721唐代昭武九姓胡人。其先人于贞观(627—649)时随突厥降户入居六胡州,隶兰池都督府。开元九年(721)四月,苦于唐朝重赋,起兵反抗,据长泉县,攻占六胡州,拥众7万,自称叶护,联合夏州之党项

  • 秦州志

    甘肃省方志。(清)赵世德编撰。世德、辽宁辽阳人,康熙间(1662—1722)任秦州知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成书。今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全书2卷21门。自户口、徭役,迄赈恤、艺文。无沿革、疆域、

  • 匦匣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8案头。

  • 布曼

    部分壮族自称。壮语音译,亦译“布板”、“布蛮”,意为“村人”,与城镇居民相对而言。广西环江、钦州等地壮族均有这种自称。操壮语北部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