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莽琼瓦·贡却曲培瓦
清代甘肃拉卜楞寺二十九任堪布。藏族。出生于隆务吉。被嘉木样二世认定为密宗院之扎西嘉措转世灵童。七岁由嘉木样二世剃度出家。乾隆四十一年(1776),于王府乌厄盖寺由嘉木样授灌顶。次年,入经院学习,经常参加大会堂讲传经法,学完5部大论,获多然巴学位。曾任密宗院喇嘛翁则师和3年扎仓之法台。先后任甘家尕尔圭、查干白相寺、德毛塘寺等寺院堪布。于大经堂塑造佛像,扩建寝宫楼。3次任王府乌厄盖寺法台,3次赴西藏,西藏政府赐予“班智达”名号。曾往阿坝之阿乔合寺等处讲经传法。
清代甘肃拉卜楞寺二十九任堪布。藏族。出生于隆务吉。被嘉木样二世认定为密宗院之扎西嘉措转世灵童。七岁由嘉木样二世剃度出家。乾隆四十一年(1776),于王府乌厄盖寺由嘉木样授灌顶。次年,入经院学习,经常参加大会堂讲传经法,学完5部大论,获多然巴学位。曾任密宗院喇嘛翁则师和3年扎仓之法台。先后任甘家尕尔圭、查干白相寺、德毛塘寺等寺院堪布。于大经堂塑造佛像,扩建寝宫楼。3次任王府乌厄盖寺法台,3次赴西藏,西藏政府赐予“班智达”名号。曾往阿坝之阿乔合寺等处讲经传法。
见“喀什噶尔”(2205页)。
1862—1917近代教育家。字纶三,四川省成都人。回族。清末廪生,曾任黑龙江省木兰、巴彦等县知县。遂寓居齐齐哈尔。在木兰县任内,疏浚河道,兴农事,办学校,深得民心。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在齐齐
河流名。蒙古语称奈日顶高勒。西辽河支流。全长494公里。发源于西土默特旗北阴山山脉。会白塔子河、李家窝铺河、干沟子河、高刀板河、腾克力河5条支流,水向东北流,经敖汉旗东北,奈曼旗王府之东南,流入西辽河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即今新疆阿克苏县南浑巴什。清代为阿克苏所属回庄,设有军台(军方驿站)。
见“锦台什”(2366页)。
见“评皇券牒”(1170页)。
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函普子乌鲁为德皇帝。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熙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迁葬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众多而强大的人群”。集中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泸州市的叙永、古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华坪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西南境,西与南面临黄河,北接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东南接瓜什则部落。“工贡麻”藏语“上部寺院”之意。相传清代该部是循化厅和日千户管辖的部落,居同仁列科合,地近隆务寺。同仁县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