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婺山石刻
又称《小黎母山石刻》、《虞山石刻》。元代深入五指山区征黎标记。在今海南省乐东县尖峰岭下。有元一代对黎族人民曾进行无数次残酷镇压,并深入“人迹罕至”的黎族腹地,据《定安县志》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都帅朱斌统兵入黎,抵古镇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各刻石‘大元军马到此’”。巨石上所刻应为“大元军马下营”,下署“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十日立”。至今犹存。
又称《小黎母山石刻》、《虞山石刻》。元代深入五指山区征黎标记。在今海南省乐东县尖峰岭下。有元一代对黎族人民曾进行无数次残酷镇压,并深入“人迹罕至”的黎族腹地,据《定安县志》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都帅朱斌统兵入黎,抵古镇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各刻石‘大元军马到此’”。巨石上所刻应为“大元军马下营”,下署“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十日立”。至今犹存。
古郡名。北凉析※湟河郡地置。治黄川城,今青海省贵德阿什贡附近或其以西不远之地,以治所名郡。辖地相当今化隆与贵德交界地带。北魏时吐谷浑曾据有此地。后废。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椒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孟山东山城里。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与椒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并为一县,称岩渊县,辽置耀州(治所在今辽宁营口县北岳
即七蕃。见“五姓蕃”(263页)。
明末清初湖广永顺土官。又作彭宏澍。字海若,号潜玄。土家族。袭职为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明崇祯五年(1632),加授总兵关防。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1645),亦以总兵关防授之。唐王朱聿健
蒙古语音译,亦译白通达、排生达。清代蒙古主管王府事务的官员。总揽府内庶务,掌管王府对外事宜。四等台吉待遇。额设1人,下设哈番两名,协助管理王府厨房、厩舍等事。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
1227—1286元朝大臣、将领。又作阿里海涯、阿力海涯、阿鲁海牙。畏兀儿人。文学家※贯云石之祖父。原居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少家贫,务农。经举荐,事世祖于潜邸,任宿卫。中统三年(1262),
明朝将领。又称完者帖木儿。蒙古族。初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率众投附明廷,受殊遇,累迁至指挥使。正统(1436—1449)至天顺(1457—1464)时,屡奉命出使瓦剌,官至都督同
清代官员。又作厄真、阿真、额巾。满语音译,“主”的意思。最初为奴仆对家主,臣民对君主的尊称。后演变为官号。清代八旗制度规定,旗的各级官长分别称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梅勒额真(副都统)、固
?—329十六国时期前赵王子。字义孙。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曜次子。自幼聪颖,受父宠爱,立为世子。及长,力壮善射。汉昌元年(318),大司空靳准作乱,杀国君刘粲,广诛刘氏子孙。他没于黑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