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龙桑科

龙桑科

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湖广镇筸(今湖南凤凰县境内)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遇旱灾,民饥馑,而官吏督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反征粮斗争。二十二年(1543),与贵州铜仁平头(今松桃西南)苗族首领※龙子贤等率苗民起义,响应腊尔山地区苗民的抗粮斗争。麻阳地区苗民为反抗知县朱崇方在辰溪拘执苗民,亦群起杀朱崇方从义军。后又有※龙母叟、龙求儿、龙柳补等参加起义,声势大振,活动于湖广、桂阳间。二十三年,遭都御史万镗等镇压。其下落不明。

猜你喜欢

  • 萧岩寿

    1029—1077辽道宗朝大臣。契丹族。乙室部人。性刚直,尚义气。兴宗重熙(1032—1055)末年入仕。道宗即位,受皇太后萧挞里举荐,被重用,历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咸雍五年(1069,一作四年)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魁白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系察哈尔汗属下宰桑。皇太极时(1626—1643年在位),率众归清,授三等甲喇章京世职。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农民起义军。十一年(1654),从靖南

  • 准噶尔炮

    准噶尔兵器。初以铁为腔,中施硝磺铅弹。或高二三尺,圆径三寸,架于骆驼背上施放;或高二三尺,圆径五六寸,置于木架上施放。后改用铜料制作。相传其造炮技术的进步,与被俘的瑞典军官雷纳特有关。他曾为策妄阿拉布

  • 土别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克烈分部之一。又译土绵秃别干、土满土伯夷。宋嘉泰三年(1203),随同诸部与铁木真(成吉思汗)作战。在卯温都儿山等决战中,阿赤黑失鲁率该部众担任只儿斤部后援,为蒙古兀鲁兀部首领

  • 李元砺

    ?—1211宋嘉年间湘、赣瑶族起义首领。荆湖南路郴州黑风峒(今湖南桂东县境)人。瑶族。因不堪忍受封建官吏与地方豪强肆意诛求,嘉定二年(1209),与罗孟二等人密谋组织起义,事泄被捕,不久越狱。是年冬,

  • 天门蛮

    南北朝时天门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郡名为族称。古代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传说为※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分布在今湖南石门地区。其地多深山险阻,人迹罕至。南朝宋元嘉(424—452)年间,以天门郡溇中令宗

  • 王元鼎

    见“玉元鼎”(475页)。

  • 侎俐

    部分彝族的自称。原为村寨所在地名。后演变为部落、支系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墨江、普洱、凤庆、云、景谷、景东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马新贻

    ?—1870清朝大臣。字谷山。山东菏泽人。回族。道光二十七年(1897)进士,安徽建平知县,署合肥,吏事练达,以勤明称,精力过人。咸、同年间参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同治三年(1864),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