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诗句的头两字为仄声者。对近体诗而言,由于第一字的平仄可以变化,而尤以第二字的平仄为重要,仄头的诗句第二字一般总是仄声。参见“平头②”。
【介绍】: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开成二年(837)进士。后归梓州,以诗忤东川节度使杨汝士。杨怒,棠惧而往剑州。后参越嶲军事而卒。《全唐诗》存诗2首。
【介绍】:张籍《送朱庆馀及第归越》诗句。朱庆馀曾得张籍推誉而知名,这是他及第归乡时张籍的送别诗。两句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多方面描绘出越州清新美丽的景色,暗寓及第士子荣归故里的欣喜之情。
【介绍】:中晚唐僧人。因常住襄阳关南寺,人称关南和尚。嗣杭州盐官院齐安禅师。《全唐诗补编·续拾》收诗偈1首。
指七律诗中一联中出句的头两字与对句的头两字同平仄的情况,亦即失对。清董文焕《声调四谱》称之为“拗对”。
指三国魏曹植。曹植字子建,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亦称“陈思王”。曹植有文采,能诗善赋,然不为兄魏文帝曹丕所容,常自愤怨,自认为抱利器而无所施,终于抑郁而死。后因以“陈王”或“陈思”称美
庄辛,战国楚人。曾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及蜻蛉、黄雀、黄鹄及捕捉雀鹄之人为喻劝楚威王要安心国政,力避淫逸侈靡。事见《战国策·楚策四》。刘驾《空城雀》:“不闻庄辛语,今日寒芜
多用于称颂官员有惠政。刘商《送元使君自楚移越》:“东风二月淮阴郡,唯见棠梨一树花。”参见“棠树”。
曳尾涂中。丁泽《龟负图》:“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涂。”参见“曳尾”。
犹一笑倾国。李白《古风》之二七:“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