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诮贺复继四首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诮贺复继四首

【介绍】:

李贺作。谢秀才和李贺情况相似,亦为读书人,原先似比贺稍阔,有妻子,还有个曾随夫进京的美妾缟练,大概亦因某些原因未能登进士第,而留滞长安。日久难以维持生计,缟练遂改嫁于一个武官,后又生忆念谢秀才之心。朋友们宴会中谈及此事,“制诗嘲消”(《全唐诗》作“谢”,疑误),对缟练进行嘲讽挖苦,贺见之很是不满,所以写了这组诗。诗中描绘了缟练多情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贺对秀才和缟练充满着深切的同情,对缟练的后夫——那个不学无术的有钱有势的武官,流露着鄙视。此诗描绘缟练的内心活动细微而逼真,十分成功,而又形象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当作于诗人在长安任奉礼郎期间。

猜你喜欢

  • 李昉

    【生卒】:925—996【介绍】: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历仕后汉、后周、宋三朝,太平兴国八年(983)拜相,后罢相,再入相,再罢为右仆射。为人谨慎,卒谥文正。慕白居易,为文浅易。主持编纂《太

  • 湓城

    即湓口。卢纶《送杨皞东归》:“若说湓城杨司马,知君望国有新诗。”武元衡《冬日汉江南行将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书》:“关山迥梁甸,波浪接湓城。”

  • 唐诗与道教

    黄世中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为梁超然主编《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种。13.7万字。全书9章27节,充分引据,论述了唐诗与道教的内在联系。从唐道士、女冠,崇道、反道诗人等角度阐明了道意对唐

  • 崔司勋

    【介绍】:见崔颢。

  • 崔尚

    【介绍】:郑州(今属河南)人。久视元年(700)进士。曾任郑州刺史、祠部郎中等职。有文名于当世,杜甫《壮游》诗中曾提及。《全唐诗》存诗1首。

  • 樊晃

    【介绍】:又误作樊冕、楚冕、樊光。郡望南阳湖阳(今属河南),句容(今属江苏)人。开元中进士,又登书判拔萃科。历硖石主薄、祠部、度支员外郎。天宝中,为汀州刺史,后为兵部员外郎。大历时,任润州刺史。工诗,

  •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介绍】: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诗句。写作者乘船独归洛阳,舟行渐远,钟声渐微,但广陵(今江苏扬州)之树依稀可辨。清叶矫然赞为“兴趣天然之句”,“每一讽诵,真有成连移情之叹。”(《龙性堂诗话续集》

  • 陈璀

    【介绍】:贞元九年(793)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

  • 平原君

    战国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名胜,封于平原,故号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曾借助门下客多次解除急难。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高适《邯郸少年行》:“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

  • 送梓州李使君

    【介绍】:王维作。“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唐属剑南道,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李使君,即李叔明,曾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上元二年(761)后移任梓州刺史。作为赠别诗,本篇悬想梓州山林奇胜